【明報專訊】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表示,本港已接種逾700萬劑新冠疫苗,至上周日(22日)僅有569宗副作用個案與疫苗有關或不排除有關,復必泰和科興各佔一半;569個案中僅10%涉及70歲或以上長者的嚴重事件,80歲以上僅2%。他續說,復必泰的不良事件僅兩成涉70歲或以上長者;科興的不良事件中,70歲以上和以下的個案各佔一半。他續稱,長者接種復必泰疫苗副作用較小,且抗體水平高於科興,復必泰更適合長者。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接種中心地點分佈、60歲以上人士即日籌安排 (附慢性疾病人士接種疫苗注意事項)(更新8月10日)
569宗副作用個案 不良事件長者佔比復必泰佔兩成科興佔半
港府盼推高長者新冠疫苗接種率。孔繁毅上周六(28日)在商台《政經星期六》稱,本港已接種逾700萬劑新冠疫苗,至上周日(22日)僅有569宗副作用個案與疫苗有關或不排除有關,復必泰和科興各佔一半;569個案中僅10%涉及70歲或以上長者的嚴重事件,80歲以上僅2%。他續說,復必泰的不良事件僅兩成涉70歲或以上長者;科興的不良事件中,70歲以上和以下的個案各佔一半。
孔繁毅:復必泰副作用較小抗體水平較科興高 適合長者
孔繁毅認為,這反映長者接種復必泰疫苗非常安全,且產生的抗體水平高過接種科興,「復必泰可能更加適合老人家打」;新冠疫苗基本上無接種年齡上限,本港有102歲長者亦打了復必泰。若長者表達能力欠佳,孔說,家人可在接種後留意長者有否發燒、頭暈等,若針後不適可服止痛藥。
香港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表示,院舍長者打針人數較少,暫時未發現長者對兩種疫苗的反應有明顯分別。他說,院舍長者和家屬傾向選科興,因認為科興副作用小,且滅活疫苗技術已使用很長時間,若有新資料顯示復必泰副作用較小,相信長者需時消化。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60歲以上長者完成接種兩劑科興疫苗 研究:8個月後接種第3針 抗體水平多7倍(知多啲:新冠DNA疫苗是什麼?)
料快有5至11歲接種復必泰報告 待科興第三期臨牀數據
兒童接種方面,孔繁毅說仍在等待更多數據,美國等地正做復必泰第三期臨牀研究,相信短期內會有5至11歲童接種報告,如安全有效會建議5至11歲接種;當科興出第三期臨牀數據證安全有效,亦會建議3至17歲童接種。
港大研皮內注射 稱抗體較高
港大會研究為做過移植手術、正接受化療等免疫系統較弱者打第三針,孔繁毅稱,會研究為他們用皮內注射對比現行肌肉注射的差別。孔說,皮內較多免疫細胞,根據過往研究,用皮內注射可「令免疫反應去淋巴核傳遞更好」,產生抗體水平可較肌肉注射高幾倍到幾十倍,但痛感較多,值得探討用皮內注射為長者打針。
孕婦染疫早產風險高 建議接種
孕婦方面,醫管局婦產科統籌委員會主席歐陽錦全對有孕婦要求醫生發不能接種證明感愕然,因孕婦一旦染疫,早產風險高,需深切治療和死亡風險都更高,香港婦產科學院亦已建議孕婦接種。他又稱美國逾13萬名孕婦接種,沒有令人擔心的安全問題,建議孕婦在早孕期和中孕期接種。就曾有孕婦針後流產,孔繁毅說數字無高於背景發生率,毋須擔心。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突然離世】喪親之痛難放下 以聆聽和陪伴作安慰 學會擴闊生命 令哀傷「縮小」
-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 痛風石是什麼?尿酸過高結晶體積聚 影響關節外 耳後手肘手指腎臟可結石
- 什麼是難治性抑鬱?腦磁激治療、噴鼻新藥成效?患者:建立病識感勝強迫求醫
- 高血壓病徵常見眩暈、頭痛 針對4病因:濕熱天氣、更年期、飲食失調、血脂血糖
- 12款「骯髒」蔬果檢出210殘留農藥 藍莓四季豆新上榜 牛油果粟米「最乾淨」
- 【膝痛】前膝髕骨上中下3個痛點 成因有不同 跑友常見髕股關節綜合徵
- 【頭皮痕癢】3大常見原因:頭癬 vs 頭皮濕疹 vs 頭皮脂溢性皮炎 對症治療免增脫髮危機
- 【尿道炎】常見病徵尿頻、尿急、尿痛 中老年更年期後女性注意 養生:少吃辛辣煎炸
- 拆解5款涼麵致肥陷阱 冷麵芝麻醬油麵超邪惡 蕎麥麵配料熱量高 撈檬醬汁超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