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日多家國際傳媒先後引述各國醫學界指出,新冠病毒出現的病徵日見多樣,不再只是導致發燒、咳嗽和呼吸困難等表徵,它還有攻擊多個身體系統迹象,亦會導致嚴重發炎而產生血栓等致命併發症。有醫生稱新冠病毒與一般病毒感染不同,亦遠較流感嚴重,單憑病徵難以斷定誰人受感染,病人亦可能錯過求醫時機。
大部分確診者有輕微呼吸道感染 續出現嚴重併發症
世界衛生組織(WHO)網站顯示,大部分確診者只有輕微呼吸道感染病徵,亦有少數人會腹瀉、失去味覺與嗅覺、出紅疹等,甚至呼吸困難。不過,專家陸續發現多種與呼吸系統無關的症狀。中國南京醫科大學上周於《自然評論》刊登的研究發現,有確診者出現嚴重泌尿系統併發症與腎功能受損,同時男性荷爾蒙水平「劇變」。紐約、倫敦、巴黎等地近日接連有多名確診兒童出現類似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的症狀,如心血管發炎等,成因未明。
英國肯特大學病毒學講師羅斯曼(Jeremy Rossman)指出,大部分病毒致病的方式有兩種,包括在病毒複製時破壞身體組織,或是免疫系統攻擊病毒時「傷及自己人」所造成,例如因免疫系統反應過度而出現攻擊自身組織等情况。不少專家認為,新冠病毒重症者往往會嚴重發炎,可能導致血栓風險增加,相信是心臟、腎臟等器官出現併發症的共通因素。
荷蘭:49%患者出現血栓 英國:病毒輸送養分往重要器官血管
荷蘭萊登大學醫學中心一項研究便發現,49%接受深切治療的確診病人出現血栓,大部分為肺栓塞,亦有部分為可致中風的腦栓塞等,有此類併發症者死亡率較無併發症者高5.4%。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亦顯示,病毒會令輸送養分往重要器官的血管受感染。
比流感更易導致病危 醫生憑表徵難斷症
新冠病毒帶來的複雜症狀對負責診治的醫生固然是挑戰,醫院如今亦忙於張羅透析機與抗凝血劑等資源,而單一病人亦可能在治好呼吸系統問題後出現更嚴重的症狀。《華爾街日報》稱,部分病人只獲建議在呼吸困難或發燒時就診,但出現其他症狀時或猶豫是否應求醫。
英國劍橋大學醫院傳染病顧問賈維德(Babak Javid)則指出,感染人數較多時,一些罕見的併發症亦會較常出現,目前新冠病毒的確實感染數字未明,可能達數千萬甚至以億計,即使感染者中只有千分之一有罕見症狀,亦涉及數以萬計民眾。由於現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患者出現血栓的情况比其他病毒感染者常見很多,與流感相比更易導致病危甚至致命。
(法新社/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
- 【肝癌治療】無創組織碎化治療是什麼?養和5月初進行首個治療
- 防護中心:本港新冠活躍程度創近半年新高 籲接種疫苗
- 【精神健康】長者社交孤立比率升至45% 超全球疫情時比率 「無獨有偶計劃」助減孤獨感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