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有研究指接種新冠疫苗後3周內接受PET掃描 八成機會出現乳房腫瘤「假陽性」

【乳癌】有研究指接種新冠疫苗後3周內接受PET掃描 八成機會出現乳房腫瘤「假陽性」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計劃開展逾半年,香港乳癌基金會引述國際研究,指打針後3周內接受正電子(PET)掃描,有八成機會出現乳房腫瘤「假陽性」。本港曾有接種者淋巴腫大至3厘米,基金會解釋,打針產生的免疫反應,會令接種位置附近的淋巴腫脹,或誤以為是腫瘤,建議患者應在打針4至6周後才做PET掃描。

正電子掃描可偵測腫瘤位置,尤其是淋巴結病變、轉移性腫瘤等,患者需注入放射性示蹤劑,再接受掃描。該示蹤劑用於追蹤體內的葡萄糖,癌細胞的新陳代謝率會較高,消耗更多葡萄糖,因此示蹤劑可令癌細胞「着燈」,從掃描影像中現形。

香港乳癌基金會引述國際研究指,接種新冠疫苗後3周內接受正電子PET掃描,有八成機率會出現乳癌「假陽性」,建議情況不緊急者,應在打針4至6周後才檢查。圖左起為基金會管治委員會成員邱振中、主席霍何綺華、創會人張淑儀,以及養和醫院核子醫學科專科醫生黃月紅。(林靄怡攝)
香港乳癌基金會引述國際研究指,接種新冠疫苗後3周內接受正電子PET掃描,有八成機率會出現乳癌「假陽性」,建議情況不緊急者,應在打針4至6周後才檢查。圖左起為基金會管治委員會成員邱振中、主席霍何綺華、創會人張淑儀,以及養和醫院核子醫學科專科醫生黃月紅。(林靄怡攝)

 

相關文章:【乳癌】診斷三部曲 術前化療、標靶治療縮小腫瘤 為患者盡量保存乳房

 

免疫反應令淋巴腫脹 掃描誤以為癌細胞

香港乳癌基金會指出,注射新冠疫苗後即刻掃描會產生「假陽性」。養和醫院核子醫學科專科醫生黃月紅表示,外國研究發現打針後3周內接受PET掃描,有八成機率出現腫瘤「假陽性」。她解釋,疫苗免疫反應令手臂附近淋巴腫脹,免疫細胞消耗更多葡萄糖,故有關淋巴位置會「着燈」,誤以為癌細胞。復必泰使用mRNA技術,免疫反應較科興大,料「假陽性」機率較高。

黃舉例,曾有病人於打針一周後掃描,影像顯示其左邊腋下及打針位置「着燈」;另有病灶位於左邊乳房的乳癌患者,在接種後兩周掃描,發現右邊腋下及鎖骨附近「着燈」。她表示,醫生會根據接種史及臨牀情况分析「着燈」可能性,不單憑掃描結果判斷是否腫瘤擴散或復發等。

市民打針一周後做掃描(圖左),顯示打針位置附近的左臂及腋下淋巴腫脹(紫箭嘴示);乳癌患者打針後兩周掃描(圖右),發現打針位的右臂附近淋巴腫大。(香港乳癌基金會)
市民打針一周後做掃描(圖左),顯示打針位置附近的左臂及腋下淋巴腫脹(紫箭嘴示);乳癌患者打針後兩周掃描(圖右),發現打針位的右臂附近淋巴腫大。(香港乳癌基金會)

 

相關文章:關於抗體測試、接種新冠疫苗的5個問題 針後無發燒?抗體水平下降疫苗失保護?

 

建議針後4至6周才掃描

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表示,市民打針後亦不宜立刻做乳房X光造影等檢查,曾見過病人打針後,造影顯示淋巴腫脹至直徑3厘米大,其後超聲波檢查顯示屬良性淋巴。她又指,醫生會按需要安排抽針化驗,以判斷是否癌細胞。

基金會指4月起病人檢查前須填問卷,說明有否打針。該會建議,如情况緊急,無法延遲PET掃描或電腦掃描,患者可接種病灶的另一邊;如兩邊都有病變,可在臀部打針。如病人情况許可,建議於打針後4至6周才檢查。

 

(新冠疫情)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