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本港女性常見癌症之首,2017年有超過4000宗新症,病發年齡一般是40至50歲。雖然近十年乳癌新症數字不斷上升,卻非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因為近年有不少新的綜合治療方案,包括在手術前進行化療、新的標靶藥物治療、免疫治療等,有助提升治癒率。
乳癌一線治療:手術切除腫瘤
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暨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邱振中指,因遺傳而患上乳癌的只佔極少數,大多患者都是由於後天因素引致,例如缺乏運動、進食高脂食物、生育後沒有餵哺母乳等。乳癌的一線治療主要是以手術切除腫瘤,過往會在手術後配合化療或放射治療,但近十年醫學界較多透過術前化療先把腫瘤縮小,再進行手術切除。尤其是對於腫瘤很大,或者不希望全乳切除的病人,術前化療可以減少需要切除的範圍,以盡量保留乳房的完整。
新標靶藥物 第一期乳癌治療率達九成
標靶藥物治療方面,近年醫學界研發了不同的新藥,例如針對HER2型這種較頑強的乳癌細胞,新的標靶藥有助提升治癒率,第一期乳癌治癒率更可高達九成;另外一些針對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的新標靶藥,除了有效延長存活率,配合綜合治療亦可減少使用副作用比較多的化療。
至於對付「三陰性」乳癌,即是指癌細胞對雌激素受體(ER)、黃體酮受體(PR)、上皮生長素因子(HER2)都呈陰性,由於荷爾蒙治療及標靶藥物治療都無效,過往只能依靠化療抗癌。近年研究就發現,三陰性乳癌患者在手術前接受化療加上免疫治療,有效完全緩解癌細胞,並提升存活率。
女士注意:定期乳房X光造影及超聲波檢查
邱醫生指出,雖然目前有不少乳癌的新治療方案,但女士們都不能掉以輕心,除了定期做乳房X光造影及超聲波檢查,亦要每月自我檢查乳房,包括觀察、觸摸乳房留意有否變化,如發現有任何問題,必須及早求醫,確保乳房健康。
專題系列文章
- 及早治療高血壓 減心血管疾病風險
- 保留維他命C 處理蔬果兩大忌:長時間浸洗、熱力 小心攝取過量腎結石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痛症】坊間拉腰治療?電熱棒?特效紓痛精油?慎防跌入「高科技」陷阱
- 【突然離世】喪親之痛難放下 以聆聽和陪伴作安慰 學會擴闊生命 令哀傷「縮小」
- 【帶氧運動】霹靂舞常見旋轉、倒立 頸背腰上肢易受傷 考驗全身肌肉運用
- 癌症基因檢測 到底測什麼?抽取腫瘤樣本 vs. 抽血檢驗(瘤言情深)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失眠】長期睡眠不足令人煩躁生痱滋暗瘡 嚴重可致眩暈抑鬱 中醫:6個安眠建議
-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