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發育遲緩有警號?兒童成長3個階段 影響因素各有不同

小孩子成長過程主要分為3個階段:幼兒期(Infancy)、童年期(Childhood)及青春期(Puberty),成長速度因人而異。若發現兒童成長或發育遲緩,宜轉介專科醫生跟進。
什麼是發育遲緩呢?由小孩呱呱落地一刻開始,就不斷成長及發育,主要分為3個階段:幼兒期(Infancy)、童年期(Childhood)及青春期(Puberty),成長速度因人而異。「幼兒期」在媽媽懷內便開始,直至約兩歲,生長速度主要受營養影響。
「童年期」受荷爾蒙,例如生長激素及甲狀腺荷爾蒙的影響會愈來愈大;到「青春期」,生長激素、甲狀腺荷爾蒙及性荷爾蒙則是影響發育的重要因素。究竟有什麼因素會影響發育呢?男性和女性在性早熟或發育緩慢方面又有何不同呢?
Tonkichi Omakase買一送一 超抵價勁嘆日本直送大拖羅、蜜柑鲷 人氣日式吉列豬扒專門店—丼吉(Tonkichi) 聯乘明報推出限量50份 刺身x壽司x吉列黑豚升級版抵食Omakase套餐 價錢:$1280 了解更多 |
SGA跟發育遲緩有關?
養和醫院兒科專科醫生盧忠啟醫生指,如胎兒在媽媽子宮內生長緩慢,會成為「小於胎齡兒」(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簡稱SGA),即嬰兒出生時體重或身長比胎齡相同者的平均體重或身長低兩個標準差,長遠或會引致發育遲緩。除了影響成年時的身高外,患者在約五、六十歲時有較大機會患上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臟病。約八成SGA可以在出生後6個月追回正常發育速度,九成SGA在兩歲後追回,但如果到4歲後,身高仍與同齡兒童有一定差距,一般難以追回正常發育進度,需要注射生長激素。
高度差異大 發育或遲緩
怎樣為之發育不正常呢?盧醫生解釋,如果小童高度或身長較正常華人兒童標準低或高過兩個標準差,就屬於發育不正常,建議小童可參與政府提供的學童保健計劃,每年量度身高、體重、血壓等,亦會檢查脊柱,一旦發現兒童生長遲緩,就會轉介專科醫生跟進。
另一常見影響初生嬰兒發育的疾病,是甲狀腺功能低下或失調,每2500至3000名小童就有一名患有,初期可以毫無病徵。目前本港出生的嬰兒一出世就可以接受相關篩查,只要在3個月大前確診及治療,則可減低日後智力及發育受影響的機會。
其他影響兒童發育的情况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症、腎衰竭、普達威利症候群(第十五對染色體異常)、特納綜合症(Turner Syndrome)等,患者一般較同齡者矮小。目前本港公立醫院為這些病人提供生長激素治療,直到生長至正常成人高度。
識別青春期發育緩慢或性早熟
青春期發育異常 男女性早熟、發育緩慢定義不同
青春期的發育速度主要與性荷爾蒙有關,盧醫生指出,青春期的發育異常主要是發育緩慢及不正常性早熟,男女的性早熟及發育緩慢定義不同(見表一),而有數據反映有百分之5至10性早熟女童及四成性早熟男童腦部結構出現問題,例如患有腫瘤,他們可能需要接受磁力共振造影檢查,及早識別腦部問題。
表一:性早熟或發育緩慢男性及女性定義
男性 | 女性 | |
性早熟 | 睪丸在9歲時開始增大 | 胸部在7歲前持續發展、10歲前有月經 |
發育緩慢 | 14歲後仍無發育迹象 | 12歲半後仍無發育迹象 |
盧醫生提醒,父母應要留意小孩的發育進度,如有疑問就應及早向醫生查詢,讓醫生提供專業建議,並商討檢查及治療方案。
兒童發育 注意日常營養及運動
日常營養及運動對兒童發育十分重要,父母應要讓子女養成定期運動及良好飲食習慣,包括每天運動約45至60分鐘、多吃蔬果、每天喝一杯牛奶以補充鈣質等。父母亦可以定時記錄子女身高及體重,定期與醫生商討他們的發育進度,以便及早應對發育期間遇到的問題,令小朋友能夠健康、愉快地成長。
- 【胃酸倒流】症狀:胃酸上湧、火燒心 了解胃酸倒流成因、併發症和治療 肥胖不良飲食習慣是元兇?(醫學滿東華)
- 【心臟病】留意胸痛警號?了解冠心病、心律不整成因、徵狀和治療 及早預防併發症
- 3大皮膚問題:膚色暗啞、暗瘡、濕疹 營養師7個貼士 從飲食入手容光煥發
- 【直腸癌】研究:直腸癌患者半年免疫治療 腫瘤100%消失 減傳統療法後遺症 復發及長期治癒率未知之數
-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 【新冠疫苗】18至59歲接種首針和第2針復必泰疫苗相隔延長至8星期 減心肌炎風險 22日起可改預約
- 【懷孕準備】35歲前生育較佳?夫婦生育前應如何準備及懷孕前檢查包括什麼?
- 【新冠變種】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破3個月新高 1患者可傳染逾2人 歐家榮:個案「散發」15區 料傳播鏈眾多
- 【新冠變種】理大蕭傑恒憂BA.4及BA.5兩變種病毒流入社區 免疫逃逸能力較BA.2高 易二次感染
- 【貧血原因】缺乏鐵質致頭暈心悸免疫力下降 逾80%港人攝鐵不足 貧血忌亂吃補充品(附含鐵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