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進來是一名20多歲,身形較為肥胖的陳小姐。「醫生,我經期次數很少,多數3、4個月才來一次。這是否正常?」
細問之下,陳小姐經期次數一向如此,由於從沒有性行為,因此排除了懷孕的可能。緊接着的身體檢查,除發現暗瘡問題較為嚴重,亦留意到陳小姐體毛較多。婦科超聲波顯示有多囊性卵巢。經初步臨牀判斷,陳小姐可能患上多囊卵巢綜合症。
約每10個女士1個中招 可影響生育
多囊卵巢綜合症是正值生殖年齡女性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社區上可多至每10個女士就有1個患上。除引致經期紊亂和影響懷孕機會,亦帶來外觀的困擾如暗瘡、多體毛等,增加患者心理壓力。研究更指出,因荷爾蒙和肥胖的關係,患者長遠患上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睡眠窒息症和心臟病的機率會提高。若一年內經期次數少於3次,小部分女士會較易患上子宮內膜癌。總括而言,多囊卵巢綜合症為複雜的病症,對身體有長期影響, 不容忽視。
患者卵巢分泌過多雄激素
目前醫學上仍未能完全解釋病因,但現存證據指出為多因素相互影響,其中包括內分泌、新陳代謝、先天遺傳和環境。主要成因在於腦部釋出過多黃體生成素,刺激卵巢分泌雄激素。另外,胰島素阻抗亦會導致雄激素分泌過多,同時增加代謝綜合症的風險。
臨牀上多數根據鹿特丹標準,若有以下3項徵狀的其中兩項,就有可能會被確診。
- 不排卵或排卵次數減少(徵狀為經期紊亂,次數疏少甚或沒有經期)
- 臨牀或生化血液檢查呈現雄激素過多(主要徵狀為多毛,例如過多毛髮在面上、胸部、肚面或背部;暗瘡問題亦可為其中徵狀)
- 超聲波呈現多囊性卵巢。當然,診斷需要臨牀經驗和血液測試,以排除導致徵狀的其他病因,如甲狀腺失衡或其他內分泌問題
多囊卵巢綜合症目前還沒有根治方法,但透過及早治療和預防,可減低長期對身體的風險。健康飲食、恆常運動、適當減壓,乃保持身心健康基本要訣。建議定期做身體檢查,尤其針對血壓、膽固醇和血糖測試。
若已有肥胖或代謝綜合症,要及早尋求家庭或內科醫生協助,做好體重管理及病情控制。由於患者較容易患上抑鬱或焦慮症,因此建議就心理問題及早求醫。至於有部分患者需要藥物治療(例如避孕藥用以治療經期和暗瘡、二甲雙胍以控制糖尿病、又或針對不育的藥物),應向相關專科醫生諮詢。
文:李穎薇(東華三院婦女健康普查部(婦女保健)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痛症】坊間拉腰治療?電熱棒?特效紓痛精油?慎防跌入「高科技」陷阱
- 【突然離世】喪親之痛難放下 以聆聽和陪伴作安慰 學會擴闊生命 令哀傷「縮小」
- 【帶氧運動】霹靂舞常見旋轉、倒立 頸背腰上肢易受傷 考驗全身肌肉運用
- 癌症基因檢測 到底測什麼?抽取腫瘤樣本 vs. 抽血檢驗(瘤言情深)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失眠】長期睡眠不足令人煩躁生痱滋暗瘡 嚴重可致眩暈抑鬱 中醫:6個安眠建議
-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 大便像豬紅疑胃出血?照胃鏡腸鏡找不到原因 「源頭不明腸道出血」棘手難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