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03年SARS襲港,奪去299人性命,社會瀰漫一片愁雲慘霧。其中在淘大花園出現大規模爆發,期刊Social Science & Medicine在2005年請來903名淘大花園居民接受研究調查,發現SARS相關的污名(stigma)影響了大多數居民,並在工作、人際關係、學校教育等領域受到迴避、侮辱、邊緣化和排斥。
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當年在醫管局工作,曾接觸SARS康復者,有人患上抑鬱症、創傷後壓力症(PTSD),部分人需長期服藥。2009年刊於醫學期刊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有關SARS倖存者的長期精神狀態研究,招募了90名倖存者,發現自SARS爆發以來,有58.9%人患上精神疾病;而爆發後30個月,25.6%患上創傷後壓力症,15.6%有抑鬱症。
研究:28%人因新冠高度焦慮
事隔17年,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會否跟SARS一樣觸發精神疾病?黃宗顯引述Psychosomatics的一個相關研究,對象是來自190個內地城市的1738名市民,發現28%人有高度焦慮、17%患抑鬱症、8%有壓力和情緒困擾。抑鬱症核心徵狀包括情緒低落、對以往喜愛事情失去興趣,情况持續逾兩星期;其餘徵狀包括想法負面、缺乏動力、容易疲倦、胃口改變等。
「新冠患者擔心自己能否康復,會否染病死亡,對他們來說是很大心理壓力。」當壓力事件對生命構成威脅,不論是直接經歷、親身目擊,還是從親人、朋友得悉事件,都可能引致創傷後壓力症。患者會有侵入性徵狀(intrusion symptoms),例如重複想起染病經過、發噩夢、回閃、接觸類似創傷事件的情景時有情緒或生理反應。若徵狀持續逾1個月,對生活、工作、社交帶來困擾,則有可能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再踏足同一個地方或染病時送往的醫院,就會情緒不安。」當年SARS時,黃宗顯其中一個病人是醫護人員,入院治療的地方正是他工作地點。當勾起染病回憶時,他除了感到不安,亦會心跳、手震。
此外,創傷後壓力症患者會有逃避行為,不想經過事發地方、不願談及有關事件。在認知及情緒上亦有負面的改變,例如對事物失去興趣、覺得與他人疏離、對自己或世界有過於消極的想法等。患者亦會在情緒喚醒和反應性有所改變,如難以集中、容易煩躁、難以入睡、出現暴力行為、過度警覺等。
黃宗顯表示,新冠疫情持續,感染人數多且遍佈全世界,預計將來香港或其他地方的人,有精神情緒障礙的風險比SARS時更高。他提醒,SARS康復者出現精神健康問題,新冠患者亦都要知道他們同樣有風險。如果有精神疾病徵狀,盡快求醫。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視覺日】視力下降、眼睛退化疾病多 定期驗眼查找問題 保護視力
- 2024世界精神衞生日:推動職場精神健康 (衛生處方)
- 嬰兒感染RSV可致支氣管炎、肺炎 世衛倡懷孕28周可接種疫苗 防幼兒重症
- 佛山廣州中山登革熱感染個案增 衛生防護中心:港今年逾70宗輸入佔多數
- 【流感疫苗】衛生防護中心料年底流感活躍度再上升 疫苗接種計劃26日展開
- 【精神健康】公院精神科醫生與病患1:775.4 社會壓力經濟環境未改善 料病患續增
- 美研究:新冠疫後加速腦成熟 女孩大腦皮層變薄加快逾4年 或與抑鬱焦慮有關
- 慎防侵入性乙型鏈球菌ST283 處理淡水魚後傷口發炎、發燒應即求醫 3招預防
- 【冬季流感】香港醫學會呼籲市民盡快接種流感疫苗
- 【精神健康】15歲以下青少年自殺率10年高 女生飈7倍 專家籲留意子女「功能上」轉變勿忌諱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