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昨表示,過去14日的個案中,17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佔約17%,6歲或以下兒童佔9%;呼籲家長安排3歲或以上子女接種新冠疫苗,她稱數據顯示打針可減低發生嚴重併發症、入院率及死亡率。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對於10歲以下兒童,英國數據顯示Omicron的影響力與Delta一樣,不過整體新冠病毒對兒童影響一般較小,故毋須特別擔心,不過他亦提醒家長密切留意兒童情况。另有4個兒科醫學組織日前發指引,提醒家長及照顧者應觀察留家待入院病童病情有否惡化,也要記錄病童發病日期及時間,留意體溫、進食量、大小便次數及量。若發現病童有呼吸困難、持續發高燒或進食困難等徵狀,應馬上召救護車入院 (附表:家長照顧留家染疫兒童及青少年 7個注意事項)。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昨稱不贊成兒童獨立送院,擔心引起情緒問題,建議若染疫幼童無長期病且家居環境理想,應容許留家並安排醫生遠程視像跟進病情。
近兩周感染新冠個案 9%屬6歲以下兒童
留醫兒童醫院深切治療部的染疫3歲女童前晚離世,成為本港第五波新冠疫情第二名死亡兒童,而過去兩周已有近一成患者屬6歲或以下兒童。何婉霞昨稱,女童沒長期病,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但其情况「嚟得突然間好急」,並證實女童死因與新冠病毒有關,故毋須轉介死因庭。她另澄清女童的年幼家人沒感染新冠病毒。除了上述3歲女童,上周五另有一名4歲男童死亡,他在家中被母親發現嘔吐後暈倒,陷入昏迷,送博愛醫院搶救後不治,其後驗出陽性。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5歲以下的幼童要較小心,因為大多數未接種新冠疫苗;而對於10歲以下兒童,英國數據顯示Omicron的影響力與Delta一樣,不過整體新冠病毒對兒童影響一般較小,故毋須特別擔心,不過他亦提醒家長密切留意兒童情况。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或第三針、兒童接種、長者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2月14日)
病徵輕可服感冒藥 持續逾40℃要留意
此外,近期多日錄得逾千人感染新冠病毒,專家估算逾萬患者滯留社區,擔心當中長者或陸續出現重症。醫管局昨日建議照顧者留意幼童和長者病徵,如有微燒應記錄體溫及留意精神狀况。有醫生提醒患者在家要避免與家人接觸,以免傳播。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在港台《千禧年代》說,過去7日共有約1.7萬宗個案,扣除已入住醫院及其他設施者,估計仍有逾萬患者滯留社區,按醫管局初步統計,現時約8000宗屬高風險及需入院個案,他估算當中約1000人為65歲以上,由於大部分長者未接種疫苗,預計有一定比例患者會陸續出現重症。
醫管局:留家疫童倘微燒 可暖水抹身
何婉霞稱,患者滯留情况不理想,強調幼童及長者均為當局特別關心的群組,若有嚴重病徵會安排首先入院;幼童若輕微發燒,建議家長每4小時量度體溫,以及記錄兒童出入廁所和飲食時間,並留意有否其他呼吸道症狀。她特別提醒家長留意兒童精神狀態,「如發燒但個人都係會玩、有講有笑,相對唔太擔心」,可用暖水抹身控制體溫,而體溫正常會上落,若長期高燒逾40℃要特別留意。
梁子超:兒童持續高燒惡化需盡快求醫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說,留家患者應注意醫療需要,輕微病徵應以傷風感冒藥應付,若較多病徵又未能判斷情况,可考慮前往指定診所求助。他建議患者在家盡可能獨留房間及開窗,避免與家人見面;若兒童高燒持續並惡化,需盡快求醫。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陽性患者在家等候送院怎辦?醫管局7間指定診所預約、染疫者支援熱線、電話會診服務(附專家14建議予家人)
何栢良:勿打開向天井窗
何栢良提醒若居住大廈有患者,市民留家時不應打開向天井的窗,在廁所及廚房開抽氣扇時,門應留罅隙,避免將可能帶病毒的空氣抽入屋內。
4兒科組織發指引 染疫兒童留家 家長7個注意:記錄病徵食量大小便次數
香港兒科醫學會、香港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學會、香港兒科護理學院、香港兒科護士學會昨發指引,提醒家長及照顧者留家照顧染疫兒童和青少年多個需注意事項(詳見表),包括一旦發現病童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心口痛、心跳加速、神志突然轉變或模糊、持續發高燒、抽筋迹象或進食困難等徵狀,應馬上召緊急救護車送院。
病童持續高燒呼吸困難即召救護車 照顧者須戴外科口罩減接觸
4個組織提醒家長及照顧者應觀察病童病情有否惡化,如面色變蒼白或呼吸急促,也要記錄病童發病日期及時間,留意體溫、進食量、大小便次數及量。
指引又稱,照顧者須戴外科口罩,亦應幫病童戴上合適大小的兒童口罩,照顧者和病童盡量勿與其他家人接觸,留在房間並關門。
相關文章:【新冠病毒】呈陽性患者在家等候送院擔心傳染家人?綜合專家14建議:戴好口罩獨留房用膳最後洗澡 每天稀釋漂白水清潔
劉宇隆不贊成兒童獨立送院 父母陪伴更重要
醫管局表明公院人滿為患,安排染疫兒童家庭送院有困難。劉宇隆不贊成兒童獨立送院,稱父母陪伴十分重要,若獨自前往陌生環境或引起情緒問題,認為不應按年齡「一刀切」,若幼童無長期病且環境理想,應容許留家並安排醫生遠程視像跟進病情。港府今日起把可接種科興疫苗的最低年齡降至3歲,劉建議當局盡快安排外展隊到幼稚園和小學為兒童接種新冠疫苗。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疤痕增生】蟹足腫成因不明 痕癢疼痛影響儀容 治療方案3個層面
- 【減肥】肥底瘦底是先天定後天影響?改變脂肪定位趕走「肥菌」助調節肥瘦
- 【精神健康】間歇暴怒症:憤怒突失控 衝動控制管理失調 專家:需藥物及心理治療
- 每100長者11患輕度認知障礙 「修復」記憶要有法:卡牌數獨遊戲 訓練專注力兼醒腦
- 強迫症患者重複想法+重複行為紓內心焦躁 身邊人同找出焦慮根源 勿催逼治療
- 【世界糖尿病日】減少吃糖≠有效控制糖尿 必知5個因素 服糖尿病藥減肥BMI需逾27?
- 植牙前後注意5件事 勿忽視保養導致「植體周圍炎」
- 3類人士高危 小心隱疾突襲運動猝死的「元兇」是心臟病?
- 【糖尿上眼】黃斑水腫令中央視力受損:視力模糊、直線扭曲、眼中央現黑影 新一代雙抗治療可挽視力?
- 養和調查:九成受訪者脊椎痛症影響生活 長者坐骨神經痛比率增 白領背頸痛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