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腸炎

【益生菌】腸菌「三歲定八十」 失衡招病致肥 移植好菌 改善自閉醫腸炎

分享此內容:

腸炎
腸道健康——3歲前是建立腸道菌群的黃金時期,多食新鮮食物,避免過量添加劑,勿濫用抗生素,以免腸道微生物失衡。(joey333、sorbetto@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臭臭」能治療腸胃病、評估大腸癌風險,甚至預防自閉症?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群對健康影響重大,而且腸菌「三歲定八十」,從懷孕期至孩子3歲前腸道微生物容易受環境影響,3歲前建立有益腸道菌群,對孩子日後健康影響深遠;而透過破解腸道微生物群的奧秘,就能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

中大成立糞便庫,捐糞者的健康要求比捐血者更嚴格,而且每天要到醫學院的指定廁所「捐便」。

 

◆黃:黃秀娟(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肝臟科教授、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益生菌】腸菌「三歲定八十」 失衡招病致肥 移植好菌 改善自閉醫腸炎
(鄧宗弘攝)

 

腸道微生物防病控情緒?

問:什麼是腸道微生物?

黃:一提到腸道微生物,總會想到有害、令人生病的「惡菌」,其實腸道微生物對身體健康十分重要。人體內有40萬億的微生物,包括了細菌、病毒和真菌,主要住在小腸和大腸內,我們和微生物互惠互利,它們幫助我們吸收營養、增強免疫系統、防止病菌入侵,甚至控制情緒。

不少研究發現,當腸道微生物失衡,惡菌增多、益菌減少的時候,會引致不同疾病,例如:炎症性腸病、糖尿病、肥胖,嚴重可引致癌症。有研究亦指出,兒童疾病如皮膚過敏、自閉症,都與腸道細菌的關係密切。

 

3歲前建益菌黃金期?

問:腸道菌群「三歲定八十」?
黃:俗語說「三歲定八十」,原來從母親懷孕至孩子3歲前人體內腸道微生物十分不穩定,容易受環境影響,因此3歲前是建立有益腸道菌群的黃金時期,可對孩子日後的健康帶來長遠和正面作用,甚至影響一生。

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腸道微生物群,媽媽懷孕時會傳給嬰兒,要保護腸道微生物,孕婦要注意飲食,最好以新鮮食材自家煮食,避免攝取過量添加劑,勿濫用抗生素,以免損害腸道中有益的微生物。

【益生菌】腸菌「三歲定八十」 失衡招病致肥 移植好菌 改善自閉醫腸炎
展開研究——中大展開研究,定期量度從孕婦懷孕至嬰兒3歲的腸道微生物群,分析日後患上疾病的風險。(RyanKing999@iStockphoto,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中大醫學院將展開一項針對孕婦及其嬰兒腸道菌群的研究,會為研究對象從懷孕至嬰兒3歲前,定期量度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種類和組合,分析其患上疾病的風險。評估風險後,嘗試以始創方法來改變微生物組群,例如補充缺少的益菌,以減低患上自閉症、糖尿病、嬰兒肥胖等疾病風險。

 

自閉童多5、6種惡菌?

問:腸道細菌能治自閉症?
黃:中大醫學院一項研究,比較150名患有自閉症和健康兒童的腸道細菌群,發現有自閉症的兒童腸道多出5至6種「惡菌」和少了3至4種「益菌」,因此,如果能盡早發現腸道菌群不平衡,可望預防和治療自閉症。

另外,歐洲一個研究顯示,有七成自閉症病人接受過3至4次腸胃微生物移植後,情緒和腸胃問題都得以改善。由於遺傳因素也是自閉症成因之一,相信難以完全根治,能夠改善病情已經是很好的成效。

 

飲食、運動逆轉腸菌?

【益生菌】腸菌「三歲定八十」 失衡招病致肥 移植好菌 改善自閉醫腸炎
蔬果有益——蔬果、高纖食物能增加腸道益菌。(e-anjei@iStockphoto)

問:「三歲定八十」,所以過了3歲就已成定局,不可逆轉?

黃:雖然過了「黃金時期」,但腸道微生物不如基因般不可改變,我們可用不同方法改變腸道微生物,以保持健康和預防疾病:

  • 不要胡亂服用抗生素,以免破壞腸道益菌
  • 注意飲食習慣,多食蔬果,高纖維食物能增加腸道益菌
  • 少食含添加劑和加工食品,因為添加劑亦會破壞腸道益菌,引致腸道發炎,更可能導致肥胖或炎症性腸病
  • 多做運動,有研究指出,跑馬拉松的人腸道菌群中的益生菌比沒有跑馬拉松的人多

 

移植一次KO難辨梭菌?

問:移植腸道微生物可以治療什麼疾病?
黃:最新研究發現,移植腸道微生物可以改善和治療不同疾病。其中成效最顯著是難辨梭菌(也稱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患者會嘔吐及肚瀉,無有效方法根治;但九成病人做了一次腸道微生物移植,就能完全康復。

鄭:難辨梭菌正常存活在大約5%人的腸道中,一般情况下不會引起疾病。但若服用了廣譜抗生素,抗生素把腸道細菌殺死,卻無法殺死難辨梭菌,它們便會大量繁殖,並釋出毒素,引致患者身體出現腸胃炎的病徵,包括發燒、腹瀉、嘔吐等,更可能引致嚴重腸炎。

黃:另外,中大醫學院初步研究及英國有研究顯示,有七成患有腸易激綜合症的病人做了3次腸道微生物移植後,腹痛、腹瀉和情緒問題都得以改善。未來5年,我們希望能改變腸道微生物來預防和治療如肥胖、糖尿病和自閉症等疾病。

 

驗菌助防大腸癌?

問:移植腸道微生物可以治療大腸癌嗎?
黃:研究發現,有幾種惡菌會與大腸癌有關。老鼠實驗發現,排除了那些惡菌後,可以預防瘜肉;但暫時未有方法排除人體內這些惡菌。不過,它們可作為biomarker(生物指標)檢驗出病人有沒有患上大腸癌的風險。如果在病人的腸道細菌群中發現到該3種惡菌,患上大腸癌的風險達80%至90%,病人便應盡早做大腸鏡檢查。

另外,腫瘤科也有很大的突破,大腸癌病人接受免疫治療之前,可以先檢查腸道細菌群,並根據其細菌組合來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

 

未來可預測患病風險?

問:驗測腸道微生物,可否預告患病風險?
黃:中大醫學院已收集幾千名健康及有不同疾病人士的糞便樣本,整理成數據庫,大概1年後就可正式推出以腸道微生物評估疾病風險的服務。有需要人士只需把大便樣本交給我們,24小時後就能得出腸道微生物的評估報告,得知其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並與數據庫中的資料對比,評估有沒有某幾種疾病的風險。由於大便在腸道中吸收了不同細菌,所以能很準確驗出腸道微生物。

 

知多啲:捐糞助治病 研藥丸植菌

移植腸道微生物是近年炙手可熱的研究,但醫生如何把腸道微生物移植到人體?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黃秀娟解釋,目前的技術暫未能在實驗室培植菌群用作治療,「現時最直接方法是抽取健康人糞便中的微生物樣本,以內視鏡、胃鏡、大腸鏡或灌腸的方法移植到病人體內」,醫學界亦正研究將微生物製成藥丸,用口服的方式移植入病人腸道。

 

要求嚴格 目前僅約5人合適

「健康糞便」又從何而來?中大醫學院成立了一個糞便庫,當有難辨梭菌感染的病人入院,就可即時從攝氏負80度的存庫中拿取細菌樣本,以灌腸或大腸鏡的方法移植到病人體內。要成為捐贈者殊不簡單,現時只有4至5人是合適的捐贈者。黃秀娟指,挑選糞便捐贈者的要求相當嚴格,除了年齡介乎18至45歲,身體亦必須十分健康,「每10人僅1人符合要求,比捐血更嚴格。要抽血檢查他們有沒有傳染病,檢驗糞便細菌樣本,亦不能經常外遊、沒有敏感病歷、沒有家族病史」。另外,為確保細菌樣本新鮮,捐贈者每天都要在指定廁所「捐便」,所以現時的捐贈者都是鄰近中大的沙田居民或醫院職員,黃秀娟稱將來會招募更多捐贈者。

 

中大招募定期捐糞者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招募腸道微生物移植(FMT)的大便捐贈者。FMT是將健康人士腸道微生物移植到患者體內,已應用於日常治療復發性難辨梭菌感染,許多研究顯示FMT也可用於治療其他疾病。

腸道微生物的原材料是健康人士的大便。為確保FMT安全,大便捐贈者需要符合嚴謹的捐贈標準,並需要接受簡單面試和生物樣本化驗。通過測試後,需要星期一至五連續5天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捐贈大便。每次捐助獲得100元現金交通津貼。捐贈者的資料亦會用於腸道微生物研究。

文:杜欣勇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