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Mail Box:懶理慢性胃炎 小心癌上身

(明報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問:慢性胃炎會否導致胃癌?如何預防慢性胃炎?
答:慢性胃炎最常見成因,是幽門螺旋菌感染導致胃黏膜持續發炎。雖說是發炎,超過九成感染者沒有病徵,因而難以察覺,這亦是導致胃癌的主因,不能輕視。
50歲以上 逾半感染幽門螺旋菌
幽門螺旋菌感染十分常見,佔約二至三成人口;50歲以上有超過一半人受感染,但很多時要到胃潰瘍、胃出血等併發症出現時才察覺,部分更直至胃有腫瘤才發現,延誤診治。
幽門螺旋菌透過人與人接觸傳播,家人之間最容易互相傳染。日常必須注意個人衛生,用膳時建議用公筷,可減低感染風險。
進入明報文化館,揀選您最想重溫的社會變遷範疇集體回憶 立即投票! |
研究指胃部長期發炎,有可能誘發癌前病變,令胃部細胞變異,學術上稱為「腸化生」,在這情况下,即使殺死胃部的菌,患胃癌的風險已經增加,因此愈早發現胃部感染,愈早治療才是上策。
照胃鏡最準 適合高危人士
不論有沒有胃部不適的病徵,或家族有沒有胃癌病史,各年齡階層人士,都建議檢查有無感染幽門螺旋菌。只要透過照胃鏡、抽血、驗大便或吹氣測試就檢驗到,過程並不複雜,準確度超過八成,當中照胃鏡可說是近乎百分百準確,並可同時檢驗胃部情况,適合較高危人士。
一旦發現感染幽門螺旋菌,只需服用特效抗生素一至兩星期,九成人士可徹底治療,復發率低。否則不幸確診胃癌,治療將會複雜得多,身體負擔也較大。
答:黃子群(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 【第二代新冠疫苗】孔繁毅:逾600人已接種國藥Omicron疫苗 試驗者副作用發燒、局部疼痛、疲倦 料12月可接種
- 【新冠變種】本港Omicron BA.5逾百宗個案涉不同分支 歐家榮:來自多個源頭 日本英國確診回升
- 【第二代新冠疫苗】莫德納擬申請在港用二代疫苗 輝瑞BioNTech新疫苗研究:對Omicron免疫反應增19倍
- 【新冠變種】哈佛研究發現Omicron BA.4和BA.5能避康復者及已接種疫苗者抗體 或令感染激增 莫德納正研究新版疫苗
- 【猴痘】新加坡韓國陸續出現猴痘個案 新一波擴至亞洲
- 【肥胖】調查:第五波疫情下36%港人體重增一成 BMI愈高增磅比率愈多 籲正視肥胖症
- 【新冠康復者】感染新冠長者後遺症 長新冠令性情行為有變?心理負面情緒問題怎辦?
- 【新冠疫苗】美FDA准6個月至5歲嬰幼兒接種新冠疫苗 測試:BioNTech對幼兒避免感染有效率80%
- 【血氧機】消委會提醒影響血氧計準確度的5個因素 指甲太長手太冷太濕、心房顫動不宜使用(附使用技巧短片)
- 【新冠變種】BA.4及BA.5傳播力更強 多國感染比例上升 歐疾控中心發警告 將成主流病毒株
- 養生帖:DIY秋梨膏 止咳潤肺
- 身邊人噴嚏咳嗽 戴口罩減七成流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