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端午節快到,主角是大大小小有鹹有甜的糉。傳統鹹肉糉少不了高脂肪、高熱量的材料,例如鹹蛋黃、肥豬肉。註冊營養師萬侃提醒,不要把糉當小吃,建議當正餐並搭配蔬菜。如果感到飽滯,可在餐後隔一會兒吃水果或茶消滯。一般而言,一日最多吃四分之一至一隻糉,一星期不宜吃多於1至2隻,視乎糉大小。
「糉熱量十分高,鹹肉糉約500至1000千卡;裹蒸糉分量更大,每隻約1000至1500千卡。」約550克的鹹肉糉約有1000千卡,熱量約等於4碗白飯(1碗白飯約200克有234千卡)。而1隻重約700克裹蒸糉,熱量達1400千卡,約等於6碗白飯。患糖尿病、痛風、腎病和高血壓的人士,更要慎吃。
糖尿病 影響血糖水平
糉內的糯米升糖指數高,會影響血糖水平,糖尿病人士宜「一啖起兩啖止」
痛風 加重病情
糉通常加入豆類,有可能令痛風加劇
腎病 高鉀慎吃
豆類的鉀質含量高,腎病病人不宜多吃高鉀食物,以免加劇病情
高血壓 高鈉影響血壓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成人鈉攝入量的建議,每日不多於2000毫克(相當於每天5克鹽)。糉在製作過程中加入許多調味料,有些人習慣伴以豉油品嘗,可能令每日鈉攝取量超標,長期食太鹹容易影響血壓,高血壓人士尤其要避免沾醬。
筋骨痛或肌腱扭傷 更難痊癒
註冊中醫戴尉玲表示,從中醫角度,當我們骨折、拉傷肌腱及筋膜時,會出現氣滯血瘀的現象,即氣血運行減慢,一旦進食性溫黏膩的糯米後,會進一步減慢氣血循環,令患處更難痊癒。如有筋骨痛或扭傷肌腱,宜少食糯米。
濕熱體質 多食更濕滯
由於糯米屬黏滯之物,濕熱人士不宜多食,以免加重體內的濕熱之毒。濕熱人士有舌苔、大便質地較黏、口臭等徵狀,戴尉玲表示,「一個濕滯的人,食了濕滯之物後,會變得更濕滯」。
糯米升糖指數「爆燈」 患糖尿宜少吃
糯米屬穀物類,營養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另外含有小量蛋白質、脂肪、維他命B、礦物質。糯米有不同種類,例如白糯米、黑糯米等。註冊營養師萬侃表示,黑糯米營養價值略高於白糯米,膳食纖維和鈣質較多,每100克白糯米和黑糯米,分別含有2.8克和4.9克膳食纖維。每100克黑糯米含有22毫克鈣,比白糯米多1倍。
不過,糯米的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高達98,近乎「爆燈」。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消化及吸收得愈快,升糖指數愈高。葡萄糖GI設定為最高分100,以此作基準,食物升糖指數分為高(GI ≥ 70)、中(GI 56-69)、低(GI ≤ 55)。糖尿病患者要避免高升糖指數食物,因會令血糖上升的速度較快;血糖長期過高及不穩定都會影響血管,增加併發神經、眼睛、血管疾病等風險。另外,高GI食物令人很快覺得肚餓。
改用紫米糙米蒟蒻米包糉
糖尿病患者想吃糉應節,可考慮選擇以紫米、糙米、蒟蒻米取代部分糯米。萬侃表示,糙米保留完整的稻米營養,蛋白質、纖維及維他命B1比糯米多。至於蒟蒻米,由澱粉和蒟蒻製成米粒形狀。蒟蒻含豐富水溶性纖維,糖分和熱量都較糯米低。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