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護理】乾性/油性髮質11個護髮貼士 點揀洗頭水、護髮素?無矽、含咖啡因、中藥有效?

【明報專訊】頭髮髮質是油性或是乾性,是厚是薄還是M字額,只能看天意?後天可否補救?洗頭水標榜無矽、含咖啡因或中藥,是否有效?應否加護髮素?想養出一把如瀑布般的秀髮,就得從洗頭開始學習。專家提供11個護髮貼士! 相關文章: 查找脫髮、頭皮屑多問題根源 M字額、髮線上移與遺傳有關 掌握正確護髮之道 自然容光煥「髮」 乾性髮質護髮貼士:護髮素髮膜治標 減漂染燙治本 頭皮油脂分泌偏少,頭髮暗啞、鬆散。除先天因素外,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指,隨着年齡增長,身體機能活躍度下降,都會令頭油分泌減少。另外,糖尿病影響自主神經系統,部分患者亦會減少油脂分泌。經常燙染頭髮會傷害頭皮,「部分頭皮皮膚會如皮革般粗糙,令人誤以為是頭皮乾燥」,實際上是皮膚炎發作,而產生頭皮屑。 註冊中醫鄧海君指陰虛人士常有乾性髮質,「他們身形多數偏瘦,容易手腳心熱、口乾舌燥,身體比較缺水、眼睛乾澀、皮膚乾燥、容易便秘」。因為身體缺水,所以頭皮和髮質乾燥。飲食方面,比較喜歡吃辛辣、煎炸食物,若加上作息不定時、工作壓力大等,「都會令陰血不足以滋養皮膚,皮膚抵抗力失衡就會出現頭皮癢、頭皮屑多、毛髮枯乾和脫落」。 ˙宜用滋潤的洗髮產品 ˙每日使用護髮素,令頭髮柔順有光澤,但使用時應避免接觸頭皮。若生頭瘡、堵塞毛孔,應減少使用次數或停用 ˙減少燙染次數,染髮至少相隔3個月,燙髮起碼相隔半年 ˙減少用直髮夾,使用前宜在髮尾搽上抗熱乳霜、抗熱噴霧等防熱產品;髮質偏幼建議用120℃,粗髮可用180℃ ˙每周做1次髮膜,為頭髮提供蛋白質,填補角質層間空隙:洗頭後抹乾頭髮,塗上髮膜,包上浴帽或保鮮紙,再以熱毛巾包裹,借熱力將營養素帶入頭髮,敷約10分鐘後冲水 ˙髮膜、護髮素等護髮產品,僅能令頭髮短暫變得柔順有光澤,要治本應減少傷害髮質的行為,如漂染燙 油性髮質護髮貼士:天天洗頭 惟日逾兩次反招油 頭皮油脂分泌偏多,經常滿頭油光,頭髮黏膩又扁塌。問題除了是天生,亦與疾病、生活習慣、飲食等有關。陳俊彥舉例,青春期頭油分泌較旺盛;部分腦科疾病如柏金遜症等,因自主神經系統受損,亦會過度刺激皮脂腺;壓力過大、休息不足,都會使出油更嚴重。 「濕熱體質較容易有油性髮質。」鄧海君表示,這類人容易心煩氣躁,經常臉泛油光,容易生痘痘粉刺,且有口苦、小便偏黃等徵狀。「濕熱體質與環境飲食有關,例如長期身處又熱又潮濕環境,造成濕熱內蘊。另外吃過多油膩、甜食、辛辣和重口味食物,令脾胃運化失調,造成濕熱體質,皮脂腺較活躍,加劇頭皮出油問題。」 ˙建議每日最少洗頭1次,熱天或運動後出汗多,可再洗多1次。惟陳俊彥提醒,洗頭次數不宜多於兩次,否則或愈洗愈油,「一日洗幾次頭,頭皮過分乾燥,自主神經會發出信號顯示頭皮很乾,繼而分泌更多油脂去滋潤頭皮」。 ˙每天用控油洗頭水洗髮;當頭髮骯髒或過油而有異味,可用清潔功效更強的深層清潔洗頭水,不過1星期最多用1至2次,不應日日使用,否則可引致頭髮鬆散、失去光澤 ˙護髮素毋須每日使用,可每星期用2次,日日用或會堵塞毛孔 ˙飲食清淡,遠離油膩、過甜、辛辣、過鹹食物 ˙透過有氧運動提升身體帶氧量,促進氣血循環和新陳代謝,改善脾胃功能,幫助清熱除濕 資料來源:陳俊彥、鄧海君、馬振強、葉維邦 相關文章:【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地中海M字額命中注定? 雖說「十個光頭九個富」,但地中海、M字額、禿頭等脫髮問題實在困擾不少人,力求擺脫這「富貴標誌」。陳俊彥指,脫髮分為「結痂性」和「非結痂性」。 結痂性脫髮: 大多與嚴重免疫系統疾病有關,如紅斑狼瘡、扁平苔癬。當病情沒有及時控制,局部皮膚結痂,即使炎症消退後,受損毛囊都不會再長頭髮。 非結痂性脫髮: 佔九成脫髮原因,尤以男性荷爾蒙性脫髮最常見,通常是家族遺傳,若本身基因較易甩頭髮,再加上頭皮不健康,如患有脂溢性皮炎、濕疹等,會加劇脫髮,壓力等亦會導致脫髮。 「男性荷爾蒙性脫髮,用含咖啡因洗頭水,有輕微證據顯示可減輕脫髮情况。」陳俊彥解釋,咖啡因可促進頭皮內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使頭髮長得更茂盛。但如果脫髮嚴重,則應求醫診斷。 揀中藥洗頭水 先了解體質 市面上另有不少中藥洗頭水,標榜防脫髮、生髮、去屑,建議使用嗎?鄧海君表示,中醫稱脫髮為蛀髮癬或蟲蛀脫髮,可分為油性、乾性及其他形態,例如濕熱體質,油脂分泌太多,令局部經絡閉塞;陰虛體質則有局部血虛情况,令頭部毛囊不發達。大家可視乎頭髮問題選擇不同的中藥洗頭水,一般產品都經藥材互相配伍,適合不同體質,「但最好就清楚自己的體質再去揀選」;如使用後問題無改善,便應求醫。 中藥洗頭水: ‧天麻、生薑:疏通頭部經絡 天麻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經常用以治療頭部問題,如頭痛、頭暈;性平,體質偏寒偏熱都可使用。生薑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同樣能疏通頭部經絡,但性偏溫 ‧何首烏、當歸:補血 何首烏補益精血、固腎烏髮;當歸有補血、活血作用 ‧女貞子、墨旱蓮、桑椹:改善脫髮、白髮 女貞子補肝腎陰,烏髮明目;墨旱蓮補肝腎陰,涼血、止血;桑椹補肝益腎,滋陰補血、息風 煩惱絲Q&A 洗護品也換季 光頭戴帽免傷頭皮 Q:油性和乾性髮質為何都長頭皮屑?要用去頭皮屑洗頭水嗎? 陳俊彥解釋,油性髮質出現頭皮屑,一般與脂溢性皮炎有關,過多油脂積聚在頭皮,助長真菌滋生,觸動皮膚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反應,在攻擊真菌的同時攻擊皮膚,令到頭皮紅腫、痕癢、頭皮屑脫落。至於乾性髮質,則因頭皮嚴重乾燥,皮膚形成裂口,環境中致敏原、刺激原等透過這些裂口進入真皮層,或導致濕疹、敏感性皮膚炎,頭皮屑會自動脫落。 去頭皮屑洗頭水能解決問題嗎?未必,這類洗頭水清潔力較強,一般針對油性髮質或脂溢性皮炎患者,部分洗頭水含Selenium Sulfide成分,透過抑制真菌生長,減輕脂溢性皮炎病情,適合頭皮屑問題嚴重的患者;「如果只有輕微頭皮屑而又多頭油,用一般油性髮質洗頭水已足夠」。至於乾性髮質引起的頭皮屑,則應用滋潤的洗護產品,減輕乾燥引起頭皮裂口。 Q:洗護產品「無矽」最好? 矽是一種常見護髮成分,可在乾燥受損髮質表面猶如鋪上一層薄膜,帶來光澤和順滑感,易於梳理。矽分水溶性與非水溶性,陳俊彥指,「非水溶性矽,如:methicone、cyclomethicone較難清洗,可能殘留在頭皮表面,堵塞毛孔,加劇頭瘡」,建議油性髮質人士盡量選擇無矽或水溶性矽成分(如:dimethicone copolyol、polysiloxane)的洗護產品。青年學院(葵芳)設計及資訊科技組髮型設計高級講師馬振強補充,近年不少品牌已改良矽的大小,使其不易積聚,「選購時不應單以有沒有矽考慮,最重要視乎自己髮質」。 Q:秋冬轉季,洗護產品需要轉嗎? 頭皮就如其他部位的皮膚一樣,狀態會不時改變,陳俊彥建議,「定時檢查頭皮情况,精神狀態或飲食都會影響髮質」,需按髮質變化調節洗護產品及洗頭習慣。 馬振強指出,「在四季分明的地方,秋冬十分乾燥,換季時需要更換洗護產品」。香港四季變化不明顯,則未必人人有此需要,但受損或乾性髮質的人會明顯留意到頭髮變得鬆散、乾旱,「如果髮尾易打結,代表頭髮乾燥,需轉用較滋潤的護髮素;若情况未有好轉,可轉用另一款洗頭水」。另外,秋冬季可多用髮尾油滋潤髮尾,洗頭後趁濕髮時擠出1滴珍珠大小的髮尾油,塗勻手掌連同指縫,抹在髮尾,每次用1至3滴。 Q:剷青、剃光頭,毋須護理頭髮頭皮? 頭髮有保護頭皮作用,當沒有頭髮或將頭髮剃得非常短,更要小心護理頭皮。陳俊彥指,要根據頭皮性質洗頭,還需做足防曬措施,如塗上防曬或戴帽,「曬傷頭皮,除了泛紅、疼痛、出水疱外,長期接觸過高紫外線,亦會增加患皮膚癌風險」。 專家助陣(排名不分先後) 陳俊彥(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鄧海君(註冊中醫) 馬振強(青年學院(葵芳)設計及資訊科技組髮型設計高級講師) 葉維邦(新香港髮型協會會長) 陳俊彥(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受訪者提供)鄧海君(註冊中醫)(受訪者提供)馬振強(青年學院(葵芳)設計及資訊科技組髮型設計高級講師)(受訪者提供) 文:張淑媚、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前列腺癌】發病率升?四五十患前列腺癌多帶基因突變?中西醫結合治療成效如何?

【明報專訊】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前列腺癌發病率近年穩步上揚,由2010年1492宗新症,至2019年2523宗,慢慢貼近西方地區。原因除人口老化、壽命愈來愈長外,一般相信前列腺癌和西化飲食習慣有一點關係。以往前列腺癌一般只發生在年老如70歲以上男性,但近來發現部分前列腺癌患者有50歲,甚至40多歲,這情况可能與遺傳有關;也有些人並沒有家族史,不知為何前列腺出現基因突變,導致壯年患前列腺癌。四五十歲人士患前列腺癌,通常帶有基因突變,對西藥治療反應較差,且病情極為頑固。使用化療或標靶藥治療時,加入清熱解毒、益腎強骨中藥,或能慢慢抑制頑固的前列腺癌。 Read more

【新冠患者】無病徵先服藥?乾咳有痰咳都以咳藥水紓緩?專家解答5個服食中西成藥的問題

【明報專訊】本港第五波Omicron疫情持續爆發,一旦新冠測試呈陽性患者未能送院或要居家檢疫,應該以中、西藥紓緩不適嗎?近日市民瘋搶不同的中西成藥,退燒止痛藥熱賣,連花清瘟膠囊更搶斷市,是否適用於所有患者?食粒止痛退燒藥是否已足夠?乾咳或有痰咳,是否都是服用咳藥水作紓緩?無病徵者是否需要先食藥預防呢?專家解答5個關於服食中西成藥的問題。 Read more

【新冠疫苗】關於接種新冠疫苗前後要注意的7個疑問:三高人士長期服用降血壓、血脂、血糖、 薄血丸、阿士匹靈等藥要先停藥?中藥會否跟疫苗相冲?

不少人因為「三高」要長期服用降血壓、降血脂或降血糖藥,若考慮接種新冠疫苗,是否要先停藥?若正服用薄血丸又會否令針口流血不止?為安全起見,接種疫苗前需否準備「平安藥」傍身?中藥會否影響疫苗效果?打針前應否服止痛藥「打底」?接種前後要戒口嗎?接種後出現免疫反應,又可否自行服用成藥紓緩?且看家庭醫生林永和、擁有註冊中、西醫資格的蘇子謙和註冊中醫潘咨遐解答有關接種新冠疫苗前後的 7個疑問。 Read more

傷科要藥活血化瘀 三七抑炎症 多服頭痛嘔吐

【明報專訊】世上有沒有一種藥材比金更為矜貴?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稱三七為「金不換」,不能用金換取,形容極為珍貴。 三七又名田七,與人參同屬五加科人參屬。三七活血化瘀,常用於跌打瘀傷,還有抑制炎症功效;近年興起服用三七粉,稱可以通血管、防中風。然而,服用過量三七會引起惡心、頭痛、嘔吐 Read more

【中藥入饌食譜】 有「營」飯盒 鮮淮山甘筍牛肉卷

在製作飯盒食譜時,不妨考慮加入中藥食材,使平凡的飯盒餸菜變得口感豐富,同時增加保健功效加強抵抗力。好煮播Good Cook Channel創辦人胡潔琪(Karen)用鮮淮山設計了以下食譜。 Read more

醫徹中西:中西藥夾攻癌症 會否傷肝?

【明報專訊】根據浸會大學10年前的統計,香港近半癌症病人同時使用中西藥治療癌症。不少癌症病人希望利用中藥調理身體,增強抵抗力,另一方面又擔心同時服用中西藥會損害肝功能。這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重要障礙。中西藥同用會否損害肝功能?恐怕沒有一個簡單直接的答案。 常用中藥,少則300多種,多則500種,藥性和毒性各有不同。藥性較溫和的中藥如黨參、紅棗、淮山、杞子、茯苓等,是一般家庭常用的煲湯材料,或融入到各式各樣菜式當中。在便利店買得到的「健康飲料」,當中亦有中藥成分。這是中醫所說「醫食同源」,中國人飲食很難完全避開中藥。至於一些癌症病人有可能用到的中藥,包括蟾酥、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屬中醫所講的抗癌中藥,藥性和毒性較強,長期服用恐怕對身體產生傷害,必須在中醫指導下適量使用。   西醫嚴格監察傷肝風險 西藥抗癌藥亦會引起肝毒性。但抗癌藥物包括化療、標靶藥或免疫療法,在臨牀使用前都經過不少研究,對於肝毒性的發生率,以及如何因應肝功能調校藥劑量,都有清楚指引。例如,新的免疫療法,有小部分病人會因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肝臟引起急性肝炎,在臨牀上亦見到。應對方法是馬上用大劑量類固醇,減低自身免疫攻擊肝臟,否則可能有肝臟衰竭甚至致命風險。所以西醫處方抗癌藥物時,會定期監控肝功能和其他血液指標,一旦肝功能出問題,可以及早提供適當治療。另外,有部分新藥物推出市場後,發現有在研究中未察覺的毒性,就會透過發表文獻等方法,通報各國藥物監察機構,讓全世界醫生獲得最新的藥物毒性資訊,是對病人多一層保障。所以,西藥當中有肝毒性,是一種可以控制的已知風險(calculated risk)。   部分補益中藥損肝功能 至於中藥的肝毒性研究,一般沒有西藥般清晰,主因是中藥藥方是複方,很難斷定是哪一隻中藥引起肝毒性。但隨着中藥研究逐漸增多,已有不少研究報告提示可能引起肝毒性的中藥。我在去年亦發表一篇文獻回顧,詳細列出可能引起肝臟毒性的中藥和科學證據強弱的等級。有一些補益中藥像何首烏、補骨脂,長期服用會損害肝功能,這些中藥應由中醫師處方。另外,醫管局轄下毒理參考實驗室(Toxicology Reference Laboratory)亦有不少中藥毒性的資料,再加上衛生署的通報機制,利用中藥治癌的安全性,應該會相應提高。 中西藥同時使用會否增加肝毒性?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我在瑪麗醫院做過一個初步研究,追蹤180多個病人,他們接受西藥抗癌治療同時服用中藥,對比單使用西藥,肝毒性會否增加,結果發現兩者並沒有顯著分別。研究結果在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亞洲年會中發表,但只屬非常初步的研究。要研究中西藥共用的安全度,最好的研究方法不是傳統的「雙盲對照組」實驗,而是在全香港建立這類病人的大數據資料庫,利用人工智能找出當中可能引起肝毒性的組合。這才是最實際最貼地的研究。 最後,補充一句,癌症病人若同時使用中西醫療法,建議先請教中西醫,並定期驗血以策安全。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註冊中醫)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知多啲:陽虛血虛忌服石斛 花旗參可代替

【明報專訊】石斛藥性平和,是否人人合用?陳偉表示,凡藥皆有偏性,石斛為養陰清熱之品,因此陽虛及血虛無熱的病人不宜以石斛進補,如畏寒肢冷、大便稀溏及口淡不渴等人士則須慎用。他指出,若病人不經醫生辨證,長期大量服用石斛,不但補身無益,更會損及健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