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窒息分三級 輕中嚴重程度治療有不同 注意鼻軒聲不斷、經常扎醒 了解什麼是深層睡眠

成人每天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但要睡得好卻非人人做到。人稱孫公的教育局前局長孫明揚(圖)昨日在《am730》的專欄透露,之前一段頗長時間受睡眠窒息症困擾,每晚斷斷續續睡眠,難以進入熟睡狀態,並經常扎醒……因為睡眠質素欠佳,睡醒仍感疲倦,精神不足影響日常生活。現年77歲的他,經好友醫生評估其特定活動時「瞌眼瞓」的情况,包括睇書、睇電視、坐交通工具等,並做了睡眠測試。報告證實他嗜睡情况嚴重,並以戴睡眠呼吸機睡覺治療,雖然已治療數星期,但「同志尚須努力」,即指距離他非常嚮往、晚晚一覺熟睡後睜開眼睛迎來新一日的卑微要求,尚有一段距離。究竟鼻軒聲不斷、經常扎醒是否就是患上睡眠窒息症呢?肥胖、鼻敏感是否「元兇」?怎樣才算是進入深層睡眠呢?要有一覺好眠,可以從飲食改善嗎? Read more

【失眠原因】怕失眠 致失眠 情緒問題可致失眠變抑鬱 風險高數倍(醫賢心事)

【明報專訊】很多來精神科診所求診的病人,都是因為失眠問題。大家總會試過偶爾失眠,失眠後,身體累積「睡眠負債」,若之後一天能夠睡得比較充足,便能稍為彌補。但如果因為不同原因,例如情緒問題引致長期睡眠欠佳,身體便會慢慢出現問題。失眠頭一天,情緒可能出現輕微亢奮感覺,這屬正常。但若失眠持續,疲倦感覺便會出現,集中力和協調能力下降,增加犯錯和意外風險。繼續持續失眠,便會影響記憶力和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反應變慢、免疫能力亦會下降。 Read more

失眠服藥解決?接受認知行為治療有助青少年減病發率 預防失眠6個貼士

【明報專訊】失眠問題困擾不少港人,中大、港大及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在2015至2018年進行全球首個針對有家族失眠病史的高危青少年研究,發現失眠能夠預防,接受認知行為治療的青少年,比起對照組的失眠風險減低逾七成。研究結果在兒科醫學期刊Pediatrics發表。研究人員向20間中學派發篩查問卷,邀請最少一名父母有失眠問題的青少年做詳盡評估,將242名符合條件(有輕微失眠徵狀,無其他精神疾病或健康問題)的青少年納入研究,平均15歲。 Read more

練安神功 放鬆助眠【養生帖】

不斷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個案,讓政府一直不敢放寬限聚令。許多大家庭的生日聚餐或朋友的聯誼會都難以實行,導致許多人不開心。當然,不開心的表現有多方面,例如悶悶不樂、心煩意亂、思想難以集中、工作效率下降、記憶力減退、學習效率降低、不知為何總是想哭,以及睡眠欠佳,如難以入睡或易醒、噩夢不斷等。之前我曾介紹過紓緩不開心的練功方法,誠心地堅持練習,可解決心中不快。 Read more

醫賢心事:工作失魂 成人也會專注力不足!

【明報專訊】不要以為只有小孩子才會專注力不足,成人也可以有專注力的問題。首先解釋一下,很多精神疾病也可引致專注力的問題,最常見的焦慮症、抑鬱症,或是簡單的失眠也可以影響專注力。但如果是真正的「專注力不足」,應該在童年讀書時,問題已開始浮現,而且在人生不同時期、活動,例如學業、工作、社交也會出現專注力的問題,即使情緒穩定,專注力不足的情况也會持續。 Read more

【爸爸有煩惱?!】慶祝父親節的同時 記得多關心爸爸的身心健康

正在想如何為爸爸慶祝父親節的同時,有沒有發覺爸爸頭上的髮線逐漸向上移?肚腩愈來愈大?又常說自己失眠、扎醒?還會有便秘等腸胃問題?甚至見到爸爸壓力爆煲?為人子女大可以主動多關心爸爸媽媽的身心健康,讓他們及早正視生活和健康問題,做個快快樂樂、身壯力健的爸爸,共渡每一個父親節! Read more

【懷孕準備】 產後抑鬱或是憂鬱? 家人關懷、及早治療勿輕視 8個主要徵狀和8個預防小貼士

女士生BB後,要面對照顧嬰兒的壓力,加上生育後的生理變化,出現產後憂鬱情緒(Baby Blues)的情况普遍,如果情緒持續低落,有機會發展成產後抑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究竟產後抑鬱有哪些主要徵狀?可以預防嗎?若出現相關徵狀,必須及早接受適當治療,同時家人的支持亦十分重要。 Read more

新一年容光煥發的秘訣?怎樣可以從內到外、從頭到腳健康過人?

2020已經開始了,不知大家新年為自己定下了甚麼目標?無論是小目標或者是大理想,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境,都是缺一不可。想改頭換臉,以容光煥發的新姿勢迎接挑戰,即睇專家教路! Read more

讀者Mail Box:失眠須對症下藥

【明報專訊】問:本人是退休人士,最近數星期總是睡得不好,躺在牀上良久才能入睡,晚上要起牀小便數次,導致日間精神很差,這個問題可以治療嗎? 答: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睡得不好、難入睡、易醒、睡後仍睏等這些失眠的表現。 失眠在《內經》中稱為「不得眠」,《難經》稱為「不寐」,主要以睡眠時間不足,深度不夠,不能消除疲勞為特徵,可表現為入睡困難,時醒時睡,易醒或醒後難以再睡。 肝火起 脾胃差 腎氣虛 中醫認為失眠原因主要為情志不遂、肝鬱化火、擾亂心神;或思慮過度、損傷心血、神不守舍;或脾胃受損、胃氣不和,「胃不和則臥不安」,即是凡脾胃不和、痰濕、食滯內擾皆可引致睡眠質素下降;而中老年人隨年紀增長,氣血虛弱、心血不足和肝腎不足而引致失眠也很常見。 治療失眠,中醫會先了解患者生活習慣和失眠表現,才能對症下藥。如因為肝鬱化火、肝火上炎而擾心神,以致陽不入陰,難以入睡的情况較明顯,便會處方疏肝解鬱藥合安神藥,如加味逍遙散加減,方中的柴胡、白芍、牡丹皮、梔子等藥,可令患者放鬆心情,易於入睡。至於入睡後輾轉不得眠和夜尿問題,或與脾胃和腎氣有關,中醫會根據四診辨證施治,在方劑裏加進健脾益氣安神,固本補腎之品,如茯神、白朮、酸棗仁、山茱萸等藥,使患者脾胃得安,腎氣充足而提升睡眠質素。 除了內服中藥,可試試按揉神門和內關。神門在雙手的腕橫紋,從小指延伸下來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處;內關在雙手的腕橫紋正中上兩寸的位置,臨睡前按揉各穴位約5至10分鐘,可以幫助入眠。 文:陳翠萍(註冊中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