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種科興疫苗和BioNTech疫苗 7大禁忌 專家:疫苗有效率低群體免疫數年才達到(附:疫苗接種途徑和預約流程安排)
【明報專訊】首批100萬劑的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的新冠疫苗於今午(19日)下午5時30分抵達香港國際機場。本港將於下周五可接種的科興疫苗整體有效率約50.56%,BioNTech疫苗有效率約95%。據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報告,科興藥廠列出5大禁忌人群,包括孕婦、未控制的嚴重長期病患者等,至於BioNTech疫苗,衛生署轄下聯席科學委員會上周建議,嚴重體弱長者如安老院舍的長期臥牀長者,以及特別年長的組別、如85歲以上者,接種BioNTech疫苗前要由醫生評估。有專家認為,以科興疫苗的有效率,即使全港人口接種,也不能達到群體免疫。另有專家認為,群體免疫可能要數年才達到,估計未來兩三年仍要戴口罩。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推薦科興疫苗和BioNTech疫苗 有效率、副作用有不同(附:接種疫苗前要知道的7個問題)
科興疫苗下周五可接種 有效率50.56%
本港將於下周五開始接種新冠疫苗。衛生署轄下聯席科學委員會上周建議,嚴重體弱長者如安老院舍的長期臥牀長者,以及特別年長的組別、如85歲以上者,接種BioNTech疫苗前要由醫生評估。至於科興疫苗,據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報告,藥廠列出五大禁忌人群,包括孕婦、未控制的嚴重長期病患者等(見表2);報告也指出,科興疫苗針對60歲或以上長者、生育年齡女性等數據不足,至於有關群組應否接種科興疫苗,衛生署長陳漢儀昨稱要由聯席科學委員會決定。
許樹昌:參考一二期數據判斷
孔繁毅:按科學原理 長者孕婦應可打
聯席科學委員會今午將開會討論科興疫苗接種建議,其中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主席許樹昌認為,藥廠列出禁忌名單,因缺相關群組的接種數據,故藥廠暫不建議接種,委員會今日會討論有關群組能否接種。至於數據不足的60歲以上長者等,許說會參考科興第一二期臨牀研究數據來判斷。
聯席科學委員會另一成員、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成員林永和認為,若藥廠列明屬禁忌的群組,則未必適合接種,至於長者等,要視乎有否疫苗推出市場後的接種數據等資料,相信建議60歲以上長者可接種的機會較大。
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孔繁毅表示,根據疫苗科學原理,60歲以上長者、孕婦等應可打科興疫苗,相信是因為藥廠沒有相關數據才不建議接種,這些群組最終能否接種,要視乎聯席科學委員會的決定。
衛生署長陳漢儀昨表示,要到多少比例人口打了疫苗才有群體免疫,國際上未有定論。食衛局長陳肇始則說,「現階段的數據告訴我們,愈多人打愈好;至於要多少百分比,需要時間才知道要去到什麼數字」。
科興疫苗整體有效率為50.56%,1000多人的數據顯示,相隔21日或以上打第二劑,有效率升至約62.3%。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高本恩表示,即使全港人口接種有效率為62.3%的疫苗,亦不能達最少三分之二人口的群體免疫,市民仍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當局亦要繼續檢疫等措施,「我們將不能回復正常」。他預計,日後或研發出有效率更高的疫苗,曾接種科興疫苗的人可在2022或2023年補種加強劑,或可提升免疫水平。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輝瑞 VS 莫德納兩新冠病毒疫苗副作用、預防重症、無症狀感染比較
孔繁毅:群體免疫料數年才達到 未來兩三年仍要戴口罩
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稱,群體免疫受不同因素影響,包括接種時間、其後抗體水平不同及病毒變種,參考流感例子,市民要反覆打針或反覆感染才能達群體免疫。他說難透過打一次疫苗建立群體免疫,料數年才達到,市民未來兩三年或要繼續戴口罩,但部分措施或可適度放寬。
指港疫情多涉超級傳播
何栢良倡聚焦為群組接種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則表示,群體免疫指一定人口有免疫,可減爆發,新冠病毒患者每接觸50至60人,大約會傳給2至3人,如半數接觸者能免疫,或可減至傳給1人或少於1人,病毒便會消失。不過,他說現有爆發不是1傳2至3人模式,而是跳舞群組等少數群組主導疫情,八成個案由超級傳播引起,要防範這爆發性傳播,有關群組的群體免疫,比整體人口疫苗接種率更重要。
何說英美及以色列等的策略為「防死傷」,集中為容易致命人口打針,以色列四成人口已打針,60歲以上達八成;內地則主力「防輸入」,優先為相關工作人口接種;香港採取處兩者之間的混合策略,算是好策略。他認為本港無法有七成人打針,建議重點防群組爆發,為地盤、食肆、公共交通及指定處所等員工及會死傷人口全部打針;年輕市民也可隨長者打針,盡快在家庭內有七成人打針,便可在家庭防疫。
(疫情第四波)
- 【直腸癌】研究:直腸癌患者半年免疫治療 腫瘤100%消失 減傳統療法後遺症 復發及長期治癒率未知之數
-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 【新冠疫苗】18至59歲接種首針和第2針復必泰疫苗相隔延長至8星期 減心肌炎風險 22日起可改預約
- 【懷孕準備】35歲前生育較佳?夫婦生育前應如何準備及懷孕前檢查包括什麼?
- 【新冠變種】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破3個月新高 1患者可傳染逾2人 歐家榮:個案「散發」15區 料傳播鏈眾多
- 【新冠變種】理大蕭傑恒憂BA.4及BA.5兩變種病毒流入社區 免疫逃逸能力較BA.2高 易二次感染
- 【貧血原因】缺乏鐵質致頭暈心悸免疫力下降 逾80%港人攝鐵不足 貧血忌亂吃補充品(附含鐵質食物)
- 【呼吸道感染】研究: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較新冠爆發前減 團隊倡續戴口罩 防細菌爆發控抗生素用量
- 【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 【第3針】約60萬人未如期打第3針新冠疫苗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服務安排(更新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