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丨英國丹麥荷蘭意大利現新變種病毒株 梁卓偉:港若現輸入個案繁殖率由0.81增至1.42 科學家推斷變異令病毒如鎖匙般易插入細胞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暫沒在英國輸入個案發現變種病毒株,會分析本月英國抵港確診樣本。他說港大團隊推算變種病毒傳染力增強75%,一旦輸入本港,可令疫情惡化。他引述有科學家推斷,變異前的S蛋白如「合上蓋」,變異令結構改變像「打開蓋」,「令病毒更容易,像鎖匙般插入細胞」。而荷蘭、丹麥等地亦已出現英國變種病毒,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稱會密切監察情况。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丨英國新冠病毒變種病毒株傳播率高7成 許樹昌:病毒更易入侵人體細胞
鼎爺私房菜五周年盛宴 明報獨家買一送一優惠 限量50份 $1280 / 位 立即選購! |
梁卓偉:傳入可令繁殖率由0.81升至1.42
梁卓偉表示英國流行的「501Y」病毒株分兩類,一種由9至11月在威爾斯流行;另一種由9月底至今在英格蘭流行,該病毒株包含S蛋白第69及70個氨基酸缺失(deletion)的突變,丹麥、意大利及荷蘭亦有個別病例染該病毒株。
梁說目前最關注第69及70個氨基酸缺失增強傳播力的影響,該病毒株自9月底、10月初在英國加速繁殖,12月9日已佔倫敦及英格蘭東部病例六成;另有數據顯示該病毒株佔英國病例約35%,其餘為未變異病毒株「501N」。
英流行病毒株傳播力增75%
港大團隊以流行病學數學模型推算,英格蘭流行的病毒株傳播力增強75%,形容令人擔憂。本港於12月約有18宗英國輸入個案,暫未見基因突變,梁說本港最新病毒即時繁殖率為0.81,若變種病毒傳入,傳播率將推高至1.42。
他說英格蘭病毒傳播增加時,正值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出行數據顯示年輕人較活躍,若本港新措施實施後仍有漏網,加上群組爆發,恐令疫情逆轉。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病毒出現變種?英國部分地區現新病毒株 增長傳播更快 梁子超:有機會透過留學生輸入個案傳入 何栢良籲毋須恐慌
未有證據加重病情 一般3周出院
梁又說變種或令病毒更易進入細胞,另有科學家推斷,變異前的S蛋白如「合上蓋」,變異令結構改變像「打開蓋」,「令病毒更容易,像鎖匙般插入細胞」。他強調,初步顯示病毒傳播力增强,並未完全肯定,只是防控措施須防患未然。
至於疫苗及治療成效會否打折扣,梁說全球實驗室正研究,暫未有證據顯示變種病毒加重病情,一般病人兩至三周才出院,現未有完整數據。
港大微生物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薛達表示,變異成因現時未明,不排除病毒於免疫力低的患者體內長期存活,在人體內累積足夠的變異引致;歐洲有報告稱病毒可經水貂傳人,科學界正研究。
多個歐盟國家、加拿大、印度等至少40國禁英國客機入境,港府今起亦收〈緊《預防及控制疾病(規管跨境交通工具及到港者)規例》(第599H章),禁止過去14日曾逗留英國逾兩小時者登機來港,包括香港居政府要求12月2日起由英國抵港者,除14日強制檢疫,須額外強制留家7日,直至第19日或20日有第3次檢測結果,違者可罰5000元;另會修例容許政府有需要時將強制檢疫期延至多於14天,行會通過後會盡快公布。
過去兩周英輸入17宗 佔同期21%
本月至昨日有5053人由英國抵港,過去兩周英國輸入個案有17宗,佔同期80宗輸入個案21%。
陳肇始說,正在酒店檢疫、由英國抵港者可繼續在酒店或回家檢疫,但要視乎酒店情况,亦會研究專車接送安排。食衛局發言人稱,除第19日或20日出外到社區檢測中心檢測或返回逗留地點,檢疫者不可乘的士以外公共交通工具,即完成14日檢疫者,可由酒店乘的士回家;新強制檢測今日生效,本月2日或之前入境者,現要強制留家禁足。
袁國勇:早提延長檢疫期 現推已遲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無綫電視表示,早提出延長海外抵港者檢疫期,現推已遲,英國9月或10月已出現變種病毒,目前達2000宗確診。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未來要觀察歐洲等疫情,倘有國家如英國般變種病毒大爆發,可能要考慮停止相關航班,目前最重要「執正」海外抵港者檢疫。他認為較難由政府安排專車將完成14日酒店檢疫者送回家,各人住址不集中,最好在酒店繼續檢疫。
陳肇始形容本港疫情處於「最嚴峻、最關鍵時刻」,未來兩周疫情發展除視乎能否堵截英國變種病毒輸入,亦視乎市民能否克制並謝絕聖誕及新年跨家庭聚會。
現時社交距離措施沒加辣,兩人限聚令、口罩令、禁晚市堂食等延續至1月6日。
明報記者
(疫情第四波)
- 【胃酸倒流】6個典型症狀:胸口灼熱、反酸、吞嚥不順、喉嚨有異物感、咳嗽、口苦 中醫:飲食不節壓力大肝胃不和
- 【口罩測試】消委會抽查30款彩色口罩測試BFE、PFE、含菌量及透氣度 6款總評分最高口罩
- 【新冠】第五波確診者沒打針病死率較已打3針者高約70倍 注意長者染疫初無病徵第4天變差
- 【小腸氣成因】皮下突出物以為是腫瘤?小腸氣卡住小腸 嚴重可致腸臟壞死 了解疝氣修補手術
- 【高血壓】世衛料成年患者近半不知患病 定期運動助降低血壓 減 7mmHg心血管患病率降30%風險(附5招鬆一鬆)
- 【罕見病】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3大徵狀:持續疲倦、皮膚痕癢及變深色 膽管持續發炎可致肝硬化
- 【新冠疫苗】科興接種年齡降至6個月大 明起可打 專家建議首兩針相距4星期 不建議溝針 政府洽溝兒童復必泰
- 【腎結石】誤以為腰痛 夏天患腎結石高峰期?嗜咖啡茶小心?少飲水尿液濃度過高易結石
- 【減肥】BMI 25以上屬肥胖 醫學瘦身新招:藥物、縫胃手術、新一代減肥胃水球知多啲
- 【新冠康復者】學者:Omicron非普通感冒 兩成康復童有長新冠病徵 記憶力轉差、精神不振 3至11歲首針接種率七成多未如理想
- 新冠疫苗丨港3疫苗科興第三期臨牀數據將出 首批100萬劑下月到港 專家估計接種後出現嚴重過敏100萬人中有1個
- 調查:疫情下逾3成人增磅 缺乏運動久坐增患子宫內膜癌、腸癌、乳癌風險 三餐多油多紅肉易致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