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躍着地脊椎受壓 籃球傷腰腳痹痛
【明報專訊】美國職業籃球總決賽東西岸龍爭虎鬥。一眾熱血男兒對籃球的一團火又被再度激起,但在籃球場上拼搏時,切勿忽略籃球運動可能會帶來的嚴重腰患。
提起籃球引起的運動創傷,大部分人會聯想起膝蓋十字韌帶受傷、半月板撕裂或足踝扭傷。其實腰背受傷也絕不能忽視,嚴重可以斷送運動員生涯,其中椎間盤突出引致坐骨神經痛正是其中之一。不少運動也可以導致椎間盤突出,籃球屬於高危。舉個例子,美國職業籃球員D侯活(Dwight Howard),曾被譽為可以單換當今美職第一人勒邦占士(LeBron James),8次入選明星賽,5次當選最佳陣容一隊,5奪籃板王,3次奪得最佳防守球員。以數據而論,絕對可以打入NBA歷史頭20強。可惜,他在最當打之年,傷及腰部,以致椎間盤突出。傷患過後,實力大不如前。今年成為自由身球員的他,合約更是久久無人問津。雖然最後剛被洛杉磯湖人簽下,但能否有好表現,仍未可知。另一名前明星球員,大前鋒史杜達米亞(Amare Stoudamire)在效力紐約人時,同樣患有此傷患,需要提早休季。

跳躍受傷——籃球運動員跳躍着地的一瞬間,脊椎承受巨大壓力可能引致椎間盤突出,如NBA球員D侯活(圖左),便曾受此患所困,影響職業生涯。(路透社)
為何籃球運動容易引發椎間盤突出,先要了解脊椎結構。
從宏觀看,人體脊椎是呈「S」形,分成3段彎曲:頸椎、胸椎及腰椎。3段彎曲的脊椎會互相取得平衡,中軸垂直盆骨,令我們可以直立行走。而「S」形狀容許脊椎像彈弓一樣伸展,以作減壓之用。

(明報製圖)
椎間盤超負荷 纖維撕裂
脊椎由一節節椎體重疊而成,每節椎體由椎間盤連接。椎間盤是軟組織,外圍是纖維,中間是含水分的髓核。整個椎間盤就像咕𠱸,幫助腰骨減壓及避震。以籃球為例,當運動員出力跳躍着地的瞬間,脊椎承受巨大壓力,當壓力超出椎間盤負荷,外圍纖維組織便有可能出現撕裂,髓核就可能會從缺口溢出,引致椎間盤突出(見右圖)。如果跳躍着地時同時扭腰,椎間盤更可能出現撕裂。
除了籃球,近年愈來愈多人喜愛健身舉重,也是高危運動之一。不少人是因此引致椎間盤突出而求醫。當中硬舉(deadlift)是最常惹禍。硬舉是一個高強度負重動作,需要臂、腰及腿的配合,稍一放鬆就有可能令腰椎盤壓力過大,導致脫出。
突出物壓神經 影響腳部
當腰椎盤突出,患者會出現腰痛,除此之外,腳痛、麻痹也是主要徵狀,很多時腳部徵狀甚至比腰痛更嚴重。而腳痛及麻痹的原因是突出物刺激及擠壓到神經線,引發炎症及創傷。不同節數的突出會刺激不同神經,所以腳痛和麻痹位置會有不同,例如常見突出腰椎第四/五節,會壓着腰椎第五神經,引致伸延性小腿外側疼痛和麻痹。站立與走路也有困難。即使躺在牀上也輾轉反側。咳嗽和打噴嚏更會劇痛難當。俗語說腰痛慘過大病,可想而知。
姿勢不正確 上班族也易傷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高危運動才會誘發椎間盤突出。不少辦公室一族,只是轉身彎腰提起文件或雜物這看似輕而易舉的動作也會病發。原因可能是日常運動不足,肌肉強度和柔軟度較弱,不足以分擔椎間盤壓力,因而受傷。
診斷椎間盤突出除了臨牀檢查,醫生會建議病人做磁力共振檢查,確定椎間盤突出位置、大小,以及那一節神經受壓,以釐定治療方案。

小心姿勢——上班族姿勢不正確也易傷腰,故提舉東西時應以蹲下彎曲膝部的正確姿勢,避免彎腰負重。(設計圖片,Tomwang112@iStockphoto)
服藥物理治療 數星期改善
服食消炎止痛藥和神經止痛藥能有效紓緩神經痛,再配合休息及物理治療,病情大都會有所改善,但是痛症一般都會維持數星期。若患者疼痛嚴重,或因劇痛至不能下牀,病人想盡快復元重拾工作,又或經歷數星期保守治療仍然成效不彰,可以選擇手術。手術原理便是把突出的椎間盤摘出令神經線不再受壓,徵狀便會立即消除。
微創手術 復元快
傳統椎間盤切除手術需要在背部界開一個約5厘米傷口。把部分脊骨磨走,𠝹開出一個孔,再拿走蓋在神經上的黃韌帶,撥開神經線,把突出物取出。雖然效果十分理想,但傷口較大,術後初期背痛較明顯,復元速度稍慢。近年引進微創椎間盤切除手術,透過內視鏡協助,傷口少於1厘米,不用磨骨開孔便可以把突出物拿走。術後背痛較小,復元較快。大部分病人當天能走動,亦可更快重新返回工作。
勤伸展強背肌防受傷
預防勝於治療,日常生活可從多方面着手減低受傷風險。
1. 增加肌肉柔軟度
不單運動前需要拉筋,平日亦應每天做伸展運動,當肌肉彈性提高,扭腰或曲背時扭傷的風險便會減少。正如籃球「大帝」勒邦占士,他除了每天健身以鍛煉肌肉,也勤做瑜伽,保持肌肉和關節的柔韌度,所以即使到了35歲,他仍能保持極佳狀態,甚少嚴重傷患。
2. 增強肌肉耐力
鍛煉背肌與核心肌肉能有效分擔椎間盤壓力,可減低肌肉疲勞引致受傷的風險。游泳及平板支橕能有效強化背肌及核心肌肉。
3. 注意姿勢
盡量避免彎腰負重。提舉東西時應以蹲下彎曲膝部的姿勢代替。切勿逞一時之快。
大家做運動時記緊安全,避免受傷,這樣才能真正享受運動的樂趣。
文:嚴永藝(骨科專科醫生)
編輯:劉家睿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 新冠肺炎可能因霉菌入肺?室內晾衫要注意病毒潛入家中?專家揭家居3大霉菌黑點
- 考試壓力過大 易病兼無記性 紓緩壓力 One Two Three!(衛生處方)
- 春天潮濕易攰?木棉花袪濕清熱解毒?中醫提醒3類人士不適宜食用木棉花
- 生、熟蛋白哪種易被人體吸收?雞蛋可以減肥?蛋黃顏色愈深愈有營養?營養師拆解4個關於雞蛋迷思
- 戶外運動 背着烈日保平衡(運動處方)
- 【心臟】出生至70歲 心跳逾25億次 老年性心律失常是什麼?教你愛護心臟勿過勞
- 【青光眼】與深近視息息相關?小心青光眼來襲 教你瞄準桌球兼護眼之道
- 夜尿頻繁成因多 飲水太多抑或疾病警號? 改善夜尿5個方法由日常做起
- 便秘|3大成因 都市人易錯過排便黃金時機 持續便秘引發多種併發症 預防5個貼士
- 母乳Q&A|解答餵哺母乳時間、抱嬰兒姿勢、奶水不足、乳頭破損等5個疑問
【明報專訊】美國職業籃球總決賽東西岸龍爭虎鬥。一眾熱血男兒對籃球的一團火又被再度激起,但在籃球場上拼搏時,切勿忽略籃球運動可能會帶來的嚴重腰患。
提起籃球引起的運動創傷,大部分人會聯想起膝蓋十字韌帶受傷、半月板撕裂或足踝扭傷。其實腰背受傷也絕不能忽視,嚴重可以斷送運動員生涯,其中椎間盤突出引致坐骨神經痛正是其中之一。不少運動也可以導致椎間盤突出,籃球屬於高危。舉個例子,美國職業籃球員D侯活(Dwight Howard),曾被譽為可以單換當今美職第一人勒邦占士(LeBron James),8次入選明星賽,5次當選最佳陣容一隊,5奪籃板王,3次奪得最佳防守球員。以數據而論,絕對可以打入NBA歷史頭20強。可惜,他在最當打之年,傷及腰部,以致椎間盤突出。傷患過後,實力大不如前。今年成為自由身球員的他,合約更是久久無人問津。雖然最後剛被洛杉磯湖人簽下,但能否有好表現,仍未可知。另一名前明星球員,大前鋒史杜達米亞(Amare Stoudamire)在效力紐約人時,同樣患有此傷患,需要提早休季。
為何籃球運動容易引發椎間盤突出,先要了解脊椎結構。
從宏觀看,人體脊椎是呈「S」形,分成3段彎曲:頸椎、胸椎及腰椎。3段彎曲的脊椎會互相取得平衡,中軸垂直盆骨,令我們可以直立行走。而「S」形狀容許脊椎像彈弓一樣伸展,以作減壓之用。
椎間盤超負荷 纖維撕裂
脊椎由一節節椎體重疊而成,每節椎體由椎間盤連接。椎間盤是軟組織,外圍是纖維,中間是含水分的髓核。整個椎間盤就像咕𠱸,幫助腰骨減壓及避震。以籃球為例,當運動員出力跳躍着地的瞬間,脊椎承受巨大壓力,當壓力超出椎間盤負荷,外圍纖維組織便有可能出現撕裂,髓核就可能會從缺口溢出,引致椎間盤突出(見右圖)。如果跳躍着地時同時扭腰,椎間盤更可能出現撕裂。
除了籃球,近年愈來愈多人喜愛健身舉重,也是高危運動之一。不少人是因此引致椎間盤突出而求醫。當中硬舉(deadlift)是最常惹禍。硬舉是一個高強度負重動作,需要臂、腰及腿的配合,稍一放鬆就有可能令腰椎盤壓力過大,導致脫出。
突出物壓神經 影響腳部
當腰椎盤突出,患者會出現腰痛,除此之外,腳痛、麻痹也是主要徵狀,很多時腳部徵狀甚至比腰痛更嚴重。而腳痛及麻痹的原因是突出物刺激及擠壓到神經線,引發炎症及創傷。不同節數的突出會刺激不同神經,所以腳痛和麻痹位置會有不同,例如常見突出腰椎第四/五節,會壓着腰椎第五神經,引致伸延性小腿外側疼痛和麻痹。站立與走路也有困難。即使躺在牀上也輾轉反側。咳嗽和打噴嚏更會劇痛難當。俗語說腰痛慘過大病,可想而知。
姿勢不正確 上班族也易傷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高危運動才會誘發椎間盤突出。不少辦公室一族,只是轉身彎腰提起文件或雜物這看似輕而易舉的動作也會病發。原因可能是日常運動不足,肌肉強度和柔軟度較弱,不足以分擔椎間盤壓力,因而受傷。
診斷椎間盤突出除了臨牀檢查,醫生會建議病人做磁力共振檢查,確定椎間盤突出位置、大小,以及那一節神經受壓,以釐定治療方案。
服藥物理治療 數星期改善
服食消炎止痛藥和神經止痛藥能有效紓緩神經痛,再配合休息及物理治療,病情大都會有所改善,但是痛症一般都會維持數星期。若患者疼痛嚴重,或因劇痛至不能下牀,病人想盡快復元重拾工作,又或經歷數星期保守治療仍然成效不彰,可以選擇手術。手術原理便是把突出的椎間盤摘出令神經線不再受壓,徵狀便會立即消除。
微創手術 復元快
傳統椎間盤切除手術需要在背部界開一個約5厘米傷口。把部分脊骨磨走,𠝹開出一個孔,再拿走蓋在神經上的黃韌帶,撥開神經線,把突出物取出。雖然效果十分理想,但傷口較大,術後初期背痛較明顯,復元速度稍慢。近年引進微創椎間盤切除手術,透過內視鏡協助,傷口少於1厘米,不用磨骨開孔便可以把突出物拿走。術後背痛較小,復元較快。大部分病人當天能走動,亦可更快重新返回工作。
勤伸展強背肌防受傷
預防勝於治療,日常生活可從多方面着手減低受傷風險。
1. 增加肌肉柔軟度
不單運動前需要拉筋,平日亦應每天做伸展運動,當肌肉彈性提高,扭腰或曲背時扭傷的風險便會減少。正如籃球「大帝」勒邦占士,他除了每天健身以鍛煉肌肉,也勤做瑜伽,保持肌肉和關節的柔韌度,所以即使到了35歲,他仍能保持極佳狀態,甚少嚴重傷患。
2. 增強肌肉耐力
鍛煉背肌與核心肌肉能有效分擔椎間盤壓力,可減低肌肉疲勞引致受傷的風險。游泳及平板支橕能有效強化背肌及核心肌肉。
3. 注意姿勢
盡量避免彎腰負重。提舉東西時應以蹲下彎曲膝部的姿勢代替。切勿逞一時之快。
大家做運動時記緊安全,避免受傷,這樣才能真正享受運動的樂趣。
文:嚴永藝(骨科專科醫生)
編輯:劉家睿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 新冠肺炎可能因霉菌入肺?室內晾衫要注意病毒潛入家中?專家揭家居3大霉菌黑點
- 考試壓力過大 易病兼無記性 紓緩壓力 One Two Three!(衛生處方)
- 春天潮濕易攰?木棉花袪濕清熱解毒?中醫提醒3類人士不適宜食用木棉花
- 生、熟蛋白哪種易被人體吸收?雞蛋可以減肥?蛋黃顏色愈深愈有營養?營養師拆解4個關於雞蛋迷思
- 戶外運動 背着烈日保平衡(運動處方)
- 【心臟】出生至70歲 心跳逾25億次 老年性心律失常是什麼?教你愛護心臟勿過勞
- 【青光眼】與深近視息息相關?小心青光眼來襲 教你瞄準桌球兼護眼之道
- 夜尿頻繁成因多 飲水太多抑或疾病警號? 改善夜尿5個方法由日常做起
- 便秘|3大成因 都市人易錯過排便黃金時機 持續便秘引發多種併發症 預防5個貼士
- 母乳Q&A|解答餵哺母乳時間、抱嬰兒姿勢、奶水不足、乳頭破損等5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