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常見的心臟病之一,但其實心臟病範圍廣泛,其中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簡稱:AF 或A-fib、房顫)是常見心律不整的一種,患者可以毫無先兆,直至出現中風入院才被發現,心臟不正常跳動有機會達每分鐘150至200下!藥物和手術都是治療心房顫動的選擇,要預防或減低心房顫動的風險,起碼必做以下5項「任務」。
心臟病只是一個統稱,近十年有年輕化趨勢,發病年齡可小至30多歲。當中最常見的是冠心病,即心臟的冠狀動脈因膽固醇積聚,導致血管收窄及心肌供血出現問題;心肌受損則可致心臟衰竭;另外如心瓣膜出現毛病,可致風濕性心臟病;至於另一常見的心臟疾病心律不整,則是心臟電路出現問題,嚴重者可導致中風,引發其他後遺症,因此不得不防。
長期心房顫動未必察覺 增加中風風險
養和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鄭翊侃醫生指出,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即心臟無法穩定及有規律地正常跳動,但不易被察覺。部分患者(尤其是65歲以上的長者)即使有心房顫動,但平日卻可毫無徵狀,直至有天突然中風入院或體檢時才被發現。部分患者會出現間歇性心悸、頭暈、胸悶或氣喘等情况,但往往不自知身患隱疾,而延誤求診,大大增加了中風風險。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危險因子 | 分數 |
充血性心臟衰竭 | 1 |
高血壓 | 1 |
75歲或以上 | 2 |
糖尿病 | 1 |
曾中風、有短暫缺血性中風或血栓栓塞 | 2 |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與周邊血管疾病 | 1 |
65至74歲 | 1 |
女性 | 1 |
Tips:預防心房顫動 減低中風危機 5項必做任務
無論是要預防心房顫動或是心房顫動患者要進一步減低中風危機,鄭醫生指,嚴格的自我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包括以下5項任務:
1) 持之以恆監測血壓
2) 準時服用處方藥物
3) 控制飲食:尤其避免飲用大量酒精及咖啡因飲品,並要控制體重
4) 適量運動:有助強化心肺功能,但避免高強度耐力運動
5) 監察心律:65歲或以上人士建議定期做心電圖檢查,或透過移動式心電圖經手機程式監察
專題系列文章
- 中大醫院揭開「第三號殺手」面紗心臟病趨年輕化 護心飲食降風險
- 3類常見心臟病未必會「心痛」?年輕人也確診?健康護「心」兩件事
- 膽固醇的奇妙「實用數字」
- 【高血壓】世衛料成年患者近半不知患病 定期運動助降低血壓 減 7mmHg心血管患病率降30%風險(附5招鬆一鬆)
- 【心臟病】留意胸痛警號?了解冠心病、心律不整成因、徵狀和治療 及早預防併發症
- 【心臟病、中風】吞嚥困難性格改變 或腦小血管病變 涉多個器官 臨牀表現五花八門(現代中醫)
- 【心臟病】了解冠心病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 【心臟病與三高】心房顫動無先兆 心跳可達200下?隨時致中風 治療康復添變數 (預防必做的5個任務)
- 【心臟病與三高】血糖失控?撃退糖尿病由重啟恆常運動開始 物理治療師:7個重要建議
- 【心臟病與三高】逆轉糖尿病腎病 遵循9大法則控制飲食做起
相關內容
分享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