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天文台數字顯示,今年7月為有紀錄以來最炎熱的月份,更出現連續11日熱夜(即全日最低溫度為攝氏28度或以上)。炎熱天氣,是蚊子的活躍季節,被蚊叮除了感到痕癢外,亦有可能染上由蚊子傳播的傳染病,例如登革熱、日本腦炎和寨卡病毒感染等,患者染病後有機會出現發燒、頭痛等徵狀,需接受支援性治療。預防感染的最佳方法是做足防蚊措施,適當選用含有避蚊胺(DEET)成分的驅蚊劑,是否有效避免被蚊叮呢?
被白紋伊蚊叮兩次或致「重症登革熱」?
登革熱是其中一種常見由蚊子傳播的傳染病,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鄭嘉怡醫生指出,此病的病媒是白紋伊蚊,其習性多於日間時分出沒,有別於其他品種蚊子在夜間活躍的習性。
鄭醫生表示,登革熱可分為四種血清類別(I、II、III、IV型),患者感染任何一種類型後,最輕微情况可毫無病徵,較嚴重會出現發燒、頭痛、淋巴腫脹等病徵,惟她強調,曾感染登革熱的患者需格外留神,需盡量避免感染不同類型的登革熱。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