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60歲的陳先生有吸煙習慣,兩星期前發現頸部兩側有多顆凸起腫塊,一直沒散去,於是求醫。醫生臨牀檢查發現他的頸部淋巴脹大,按壓時沒有痛楚,認為不尋常,因此安排陳先生接受超聲波掃描檢查。
52歲的黃女士多年來都有甲狀腺腫大(俗稱大頸泡),但近1年進食吞嚥時感到困難,於是求診。
頸部有很多重要器官組織,例如甲狀腺、淋巴腺和腮腺等,這些器官的疾病都能引起頸部腫脹。甲狀腺位於頸部前方、氣管兩旁;淋巴腺位於頸側、頸後端和鎖骨位;腮腺位於耳朵前下方的腮位及下巴三角位置。
頸部腫脹成因眾多,可能是病毒或細菌引起淋巴發炎;可能是甲狀腺增生或結節;亦可能是良性或惡性腫瘤。如果是發炎,頸部通常會出現紅腫、熱痛等徵狀,大多在治療後數天內消退。但若摸到堅硬固定而不痛的腫塊,便需進一步檢查以排除是惡性腫瘤的可能。
診治頸部腫脹的患者時,醫生詢問詳細病歷後,會按腫塊位置、生長速度、大小、質地和數量等初步診斷。此外,影像檢查可提供更詳盡資訊,檢查方法包括超聲波、電腦掃描、磁力共振和正電子掃描,亦可在影像引導下抽取細胞或組織檢查。
- 超聲波
是最常用的檢查方法,優點是入侵度極小,沒有輻射,可即時評估腫塊,亦可同時採集樣本化驗;缺點是檢查準確度會因操作者的經驗而異。 - 電腦掃描(CT)
優點是快捷地取得結果,並能評估頸部腫塊的各種特性,以及確定腫塊位置;缺點是輻射量較高,而且很多時候需用顯影劑,具一定風險。 - 磁力共振(MRI)
MRI比CT擁有更高的軟組織分辨率,而且沒有任何輻射,因此非常安全,但MRI掃描時間較長,而且體內裝有心臟起搏器和金屬植入物的患者均不適合使用。 - 正電子掃描(PET scan)
如果確定頸部腫塊屬惡性腫瘤,PET scan可以查出原發腫瘤及評估癌症有否擴散。PET scan優點是能顯示細胞的活躍度,缺點是需要注射帶有輻射的顯影劑。
抽組織檢查 診斷腫塊性質
病理檢查
抽取活組織檢驗是診斷頸部腫塊的重要步驟。
- 細針穿刺
一般毋須麻醉,透過一根幼細的針,經皮膚插入頸部腫塊,抽取活組織樣本送交病理科檢驗,並可在超聲波或電腦掃描引導下進行。由於使用細針採樣,準確度不及粗針穿刺。 - 粗針穿刺
粗針穿刺較幼針穿刺具更大入侵度,需在局部麻醉下進行。一般會在皮膚上開一個小切口,然後用一根粗針抽取足夠組織詳細化驗。 - 外科手術切片
當臨牀或影像檢查懷疑頸部腫塊為惡性,而細針或粗針穿刺都無法完全證實時,便會考慮由外科醫生經手術完整切除腫塊。
超聲波掃描中發現陳先生頸部淋巴異常腫大,細針穿刺確定為惡性淋巴轉移。醫生立刻安排他接受正電子掃描,結果診斷出原發腫瘤是鼻咽癌。陳先生最終接受了化療和電療,病情受控。
至於黃女士,抽血報告顯示甲狀腺激素水平正常,超聲波發現甲狀腺內出現多粒結節,抽針檢查屬良性腫塊,但由於甲狀腺腫大壓迫氣管,而且出現呼吸或吞嚥困難,醫生建議黃女士切除甲狀腺。
文:吳詠淇(東華三院放射診斷科副顧問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炎症性腸病IBD患者增 早期症狀似腸道敏感 中大研糞便測一周有結果九成準
- 【器官捐贈】每日逾2000人等候器官移植 大愛恩人花園捐贈者長眠 救活逾230病人
- 愛滋病毒HIV「晚發現」個案佔比增 年長者易忽略感染風險 防護中心籲有性行為者檢測
- 乳癌篩查次階段轉攻帶基因突變家族病史者 逾半患者由MRI確診 專家倡用
- 研究:逾六成半在職青年每周運動少於2次 逾半運動為減肥健美
- 肺癌惡化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專家:肺片肉眼難辨腫瘤 可試行AI蒐數據
- 【新冠疫苗】首批復必泰JN.1疫苗19日起 滿12歲合資格人士免費接種
- 【精神健康】「情緒通」熱線18111 隔空「急救」 聆聽困擾傾偈渡難關 冀恆常化
- 「器官捐贈日2024」生命饋贈 延續希望 (衛生處方)
- 【子宮頸癌疫苗】2004至08出生女生注意:12月2日起第一階段免費補打HPV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