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臟日丨查找冠心病、心房顫動元兇 提防三高、吸煙、情緒起伏 專家教你及早護心
每年9月29日為「世界心臟日」!相信不少人都只認識冠心病,但其實心臟病只是一個統稱,除了冠心病外,其實還有心瓣疾病、心律不整,甚至心碎症等,心臟出現問題更有機會導致猝死,因此不得不防!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的「三高」問題、吸煙、情緒的大起大落其實都是誘發心臟病的「元兇」……究竟哪些人屬於心臟病的高危一族?可以預防心臟病?對於檢查和治療又有多少認知呢?即睇專家闡釋不同的心臟病問題,當然更重要的是如何及早護心!
【心臟病與三高】心房顫動無先兆 心跳可達200下?隨時致中風 治療康復添變數 (預防必做的5個任務)
竇性心律的正常範圍,是每分鐘60至70下,但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每分鐘心跳可以高達150至200下,部分患者即使有心房顫動,但平日卻可毫無徵狀。要預防心房顫動,心臟科專科醫生說以下5個任務都不可或缺的……
【心臟病與三高】胸痛、呼吸困難?情緒引發心碎症 徵狀如心肌梗塞 嚴重可致猝死
「心碎」原來會致死?當面對親人離世、生活出現巨變、失戀時,可能會突然感到胸痛、呼吸困難等,原來在現實中,極度悲傷或情緒突然重挫,都有機會引發心碎症,臨床徵狀跟心肌梗塞相似,嚴重者可以引發心臟衰竭,甚至猝死……
【心臟病】8成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有先兆嗎?三高、吸煙者屬高危族?
心臟科專科醫生、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前會長麥耀光表示,大約 8 成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35歲以上猝死,大多是不良生活習慣引致的;35歲以下猝死,通常是因為先天性結構性心臟病。究竟猝死有沒有先兆?有什麼方法可以「強心」呢?
【心臟病與三高】心瓣疾病成因、徵狀及治療 微創手術處理降風險、減創傷
心瓣疾病成因眾多,除了因為先天性問題之外,亦有後天因素例如退化、風濕性心臓病、受細菌感染等。一旦心瓣的功能出問題,可能導致以下徵狀:呼吸困難、心悸、腳腫等。傳統只有開胸手術可以為病人修補或更換心瓣,但近年的微創手術風險較低,能為年紀較大的病人帶來新希望。
心臟復康訓練 可減27%死亡率 八段錦強心肌 家居易做
心臟病是本港的第三號殺手,嚴重威脅市民的健康。患上心臟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等心血管問題,正要服用藥物控制病情,甚至需要做「通波仔」、「搭橋」等手術,還能夠做運動嗎?原來,心臟復康運動和復康後的定期規律運動,不僅可以改善心臟功能,也能減低心臟病復發風險。建議可由輕量運動做起,例如……
【糖尿病】疫境自保 拆解糖尿病診治與飲食方案
新冠肺炎來襲,糖尿病人一旦受到感染,將會面對較嚴重的併發症及較高死亡風險。糖尿病是香港常見的都市病,大多數病人初期沒有病徵,若未能有效控制血糖,有機會誘發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心肌梗塞或急性腎衰竭等併發症。因此,病人首要控制糖尿病病情,在疫境之下,可以從何着手?飲食如何能夠配合得宜呢?
- 【直腸癌】研究:直腸癌患者半年免疫治療 腫瘤100%消失 減傳統療法後遺症 復發及長期治癒率未知之數
-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 【新冠疫苗】18至59歲接種首針和第2針復必泰疫苗相隔延長至8星期 減心肌炎風險 22日起可改預約
- 【懷孕準備】35歲前生育較佳?夫婦生育前應如何準備及懷孕前檢查包括什麼?
- 【新冠變種】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破3個月新高 1患者可傳染逾2人 歐家榮:個案「散發」15區 料傳播鏈眾多
- 【新冠變種】理大蕭傑恒憂BA.4及BA.5兩變種病毒流入社區 免疫逃逸能力較BA.2高 易二次感染
- 【貧血原因】缺乏鐵質致頭暈心悸免疫力下降 逾80%港人攝鐵不足 貧血忌亂吃補充品(附含鐵質食物)
- 【呼吸道感染】研究: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較新冠爆發前減 團隊倡續戴口罩 防細菌爆發控抗生素用量
- 【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 【第3針】約60萬人未如期打第3針新冠疫苗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服務安排(更新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