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演員廖啟智因胃癌病逝,令人惋惜。胃癌(Stomach Cancer)位列本港常見癌症的第6位,2017年錄得逾1300宗新症。早期胃癌可以毫無徵狀,或徵狀跟胃痛、胃脹與消化不良等情况相似,容易錯失治療最佳時機。雖然胃癌的發病率因為食物衛生和儲存食物技術改進,加上隨着人們少吃了醃漬和薰製食物,多年來持續緩緩下降,但隨着年紀愈大,胃病、胃癌也不得不防!醫生提醒若出現持續胃痛、胃灼熱、吞嚥困難、大便呈黑色、體重無故下降等6種情况宜進行胃鏡檢查及早查找問題。而手術是根治胃癌的唯一方法,手術治療有三種:傳統開放式手術、微創腹腔鏡手術及無創內視鏡手術都是常用的治療方法。即使是較晚期的個案,亦可以透過手術幫助紓緩徵狀。
相關文章:【胃癌系列】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胃癌初期徵狀:胃痛、胃脹 易錯失治療時機
一般而言,初期胃癌可以是毫無徵狀,或只有輕微胃部不適、胃痛或胃脹等情况,容易被疏忽而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鄺永恒醫生憶述曾見過年紀僅廿多歲的女病人,肚脹持續逾年也不以為意,未有求診,結果求醫時確診為胃癌第四期,並已擴散至卵巢。因此鄺醫生提醒,一旦有病徵就要及早求醫,也特別指出即使晚期或擴散的胃癌患者也有方法延緩病情,不要灰心。例如有年約40歲的晚期胃癌病人,在接受化療後成功縮細腫瘤,然後再以手術切除剩餘的腫瘤,至今已3年多,病人康復狀况不俗。
胃癌成因:與煙酒、飲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
胃癌的出現與吸煙、飲酒、常吃加工食物和紅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生活壓力等有關。亞洲地區的發病率亦比較高,尤其是日本及南韓。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更可能是引發胃部癌變的第一步。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