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帶受損|姿治通鑑:拗柴後無痛 等於康復?
【明報專訊】足踝扭傷十分常見,在凹凸不平路面上走路及跑步,巴士煞車時站立不穩,運動時着地失誤等原因,都可以令足踝外側韌帶過度伸展和拉傷,俗稱「拗柴」。若是一級輕微撕裂,一般兩星期便能復元;二至三級較嚴重撕裂,除了韌帶受損,腳眼附近位置會瘀腫發熱,亦有可能出現關節移位、腓骨或第五指骨骨折,或需石膏固定及拐杖助行,復康時間將長達8星期甚至更長。
韌帶傷癒變弱 一拗再拗
重複拗柴很常見,同一隻腳拗柴5次以上的大有人在。足踝韌帶扭傷後,雖會逐漸自我修復,但新修復韌帶的柔韌度及保護功能都比原有韌帶差,承受拉扯的能力較弱,影響足踝關節穩定。經常有仍未好好復康的朋友走路時突然腳腕一扭,好運的依靠肌肉及神經自然反應尚能站穩,不幸者大概已再次受傷。
疼痛減退不等於受傷組織完全康復,以此作指標來決定可否再做運動或日常粗活是大忌,會增加再次受傷風險。而且,即使拉傷足踝外側韌帶後完全修復,也有後遺症需要處理;例如足翻拗柴時,距骨與脛骨的碰撞使足踝內軟骨受損,使內側腳眼附近有「陰陰濕濕」的痛,或是拗柴時距骨脫位向前,使患者落梯或下蹲時腳踝有些「頂住」。
在受傷初期,物理治療師要評估受損組織的嚴重程度,施以干擾波、超聲波等幫助消炎減痛,增加關節活動能力,回復步行等基本活動。在復康中後期,透過衝擊波治療刺激組織修復,並配合肌力訓練、本體感覺訓練、手法復位、運動貼紮等方法,協助患者重新投入運動,預防受傷。當中運動訓練尤為重要,受傷後的足踝結構性問題或許未能完全復元,但早有研究指出,即使經歷了二至三級較嚴重的拗柴,透過針對的運動訓練,可完全恢復絕大部分功能。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於即日起至12月5日,設有腳踝足底痛症評估、治療及運動復康計劃。(查詢:2783 3616)
文:黃愉豪(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一級物理治療師)
- 腳趾甲太厚、嵌甲非小事 甲溝發炎致紅腫痛化膿 及早處理足部「小問題」
- 【1份水果】中型蘋果營養有多少?膳食纖維助穩定血糖 鉀質助降低血壓中風風險(附食譜)
- 【痛症】手腕受傷尾指疼痛 或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受創 了解兩類成因:跌倒創傷、勞損退化(姿治通鑑)
- 【免疫力】芫茜營養豐富 鞏固免疫力、維持心血管、保護大腦 營養師:勿高溫煮
- 【媽媽手】抱BB、扭毛巾都痛?手腕軟組織過度勞損發炎致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肌肉訓練不可少(談痛說情)
- 【糖尿病】每天久坐逾6小時致二型糖尿病風險 每周100分鐘運動助控血糖 患者4點要注意:勿空腹、睡前運動
- 【端午節】營養師提供吃糉吃得健康4貼士 慎選餡料 加菜助排鈉 奇異果菠蘿促進消化
- 【扁頭綜合症】長時間側睡致孩子頭扁了?了解成因和治療扁頭綜合症 度身訂造矯正頭盔助改善
- 【榴槤禁忌】榴槤配酒可致命?與山竹同食非人人適合?糖尿心臟病高血壓患者要注意
- 【帶氧運動】腹式呼吸2個步驟 3吸2呼跑步法 提升心肺功能(姿錯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