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帶受損|姿治通鑑:拗柴後無痛 等於康復?
【明報專訊】足踝扭傷十分常見,在凹凸不平路面上走路及跑步,巴士煞車時站立不穩,運動時着地失誤等原因,都可以令足踝外側韌帶過度伸展和拉傷,俗稱「拗柴」。若是一級輕微撕裂,一般兩星期便能復元;二至三級較嚴重撕裂,除了韌帶受損,腳眼附近位置會瘀腫發熱,亦有可能出現關節移位、腓骨或第五指骨骨折,或需石膏固定及拐杖助行,復康時間將長達8星期甚至更長。
韌帶傷癒變弱 一拗再拗
重複拗柴很常見,同一隻腳拗柴5次以上的大有人在。足踝韌帶扭傷後,雖會逐漸自我修復,但新修復韌帶的柔韌度及保護功能都比原有韌帶差,承受拉扯的能力較弱,影響足踝關節穩定。經常有仍未好好復康的朋友走路時突然腳腕一扭,好運的依靠肌肉及神經自然反應尚能站穩,不幸者大概已再次受傷。
疼痛減退不等於受傷組織完全康復,以此作指標來決定可否再做運動或日常粗活是大忌,會增加再次受傷風險。而且,即使拉傷足踝外側韌帶後完全修復,也有後遺症需要處理;例如足翻拗柴時,距骨與脛骨的碰撞使足踝內軟骨受損,使內側腳眼附近有「陰陰濕濕」的痛,或是拗柴時距骨脫位向前,使患者落梯或下蹲時腳踝有些「頂住」。
在受傷初期,物理治療師要評估受損組織的嚴重程度,施以干擾波、超聲波等幫助消炎減痛,增加關節活動能力,回復步行等基本活動。在復康中後期,透過衝擊波治療刺激組織修復,並配合肌力訓練、本體感覺訓練、手法復位、運動貼紮等方法,協助患者重新投入運動,預防受傷。當中運動訓練尤為重要,受傷後的足踝結構性問題或許未能完全復元,但早有研究指出,即使經歷了二至三級較嚴重的拗柴,透過針對的運動訓練,可完全恢復絕大部分功能。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於即日起至12月5日,設有腳踝足底痛症評估、治療及運動復康計劃。(查詢:2783 3616)
文:黃愉豪(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一級物理治療師)
- 春夏濕度上升 頭皮發霉惹頭癬!中醫一文辨清濕疹和頭皮癬
- 活動髖關節時臀部咔啦響 或彈響髖作怪 物理治療師教你自行測試(姿治通鑑)
- 你還在戴口罩是焦慮?習慣?羊群心理?分析3大重要因素(醫賢心事)
- 了解失眠7大成因 注意睡眠衛生Do’s and Don’ts 解決輾轉難眠之苦
- 【難懷孕】每6對夫婦1對有不育問題 按摩肚臍下3寸關元穴 改善男士精子健康(養生帖)
- 【世界肥胖日】有效管理體重 飲食為重要關鍵 (衛生處方)
- 打網球拉傷肩膊不能發力舉高手?原來旋轉肌腱撕裂 手術修補(醫路同行)
-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 【甩骱】菠蘿蓋兩次脫位 復脫機率近100% 7類人士注意 慎防膝關節老化、膝痛
- 骨質疏鬆症增骨折風險 補鈣飲食知多啲 附高鈣食譜 (食得sm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