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仍嚴峻,政府宣布即將推出「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下稱「全民檢測」),希望盡早識別社區隱形患者。然而,市民對病毒檢測方式、取樣危險性等都有不同疑問,專家亦對由病人自行取樣的準確度、全民檢測的配套等都有不同意見。養和醫院臨床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血液學專科醫生馬紹鈞醫生,會拆解市民對各類病毒檢測的四大謬誤,只有對疫情有更多了解,才能繼續防疫、減低中招風險!
相關文章:
【新冠肺炎】港人出現抗疫疲勞?穿雨衣戴手套有效防疫?時刻警剔做好個人衛生 勿忽略生活細節
相關文章:明報健康網 – 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爆發逾半年 檢測量大幅增加
馬紹鈞醫生表示,由第一波新冠肺炎來襲初期,養和醫院對病毒的檢測量每日上限約為50個;至第二波時,每日上限已增至約100個,至近期第三波更大幅增至每日上限約600。
至於檢測方法,除了核糖核酸測試,現時亦有其他方法如快速測試和抗體測試(IgG及IgM)等。為提升檢測量,養和醫院也引入了自動化方式檢測。
若要進行全民檢測,找出更多沒有病徵的隱形患者,馬醫生建議,可進行以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簡稱PCR)為技術基礎的核酸測試。「例如可以把5個病人的樣本混合一起做一次檢測,當結果呈陽性時,再分開獨立檢測,找出受感染病人。這方式既可縮短檢測時間,又能夠提升檢測量。」
拆解市民對病毒檢測四大謬誤
面對世紀疫症、病毒變種,市民的防疫意識雖已提高,但箇中仍不乏疑問,尤其是全民檢測在即,市民對病毒檢測仍有不少謬誤或疑惑。到底應否檢測?用哪種檢測方法?馬醫生的解答,有助大家了解更多!
謬誤一:核糖核酸測試、快速測試及抗體測試準確度相若,市民可隨意選擇適合及方便自己的一種進行檢測。
馬醫生指出,不論是核糖核酸測試或快速測試,均以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為基礎,即選擇基因的某些片段,用PCR方法放大後,以螢光探針量度結果。雖然技術一樣,但核糖核酸測試的靈敏度較高,即使樣本內只含10粒病毒,都能偵測得到。至於快速測試則需要樣本內至少200至300粒病毒,方可被偵測。
「雖然快速測試的靈敏度較遜色,但檢測時間卻由6小時大幅縮短至45分鐘,較適合等候入院、需進行某些醫療程序,如內窺鏡及趕急需要報告的病人。」
至於抗體測試,有部分人會自行購買家用快速測試產品,刺手指滴血檢驗。「抗體測試只能反映受測試者曾否接觸新冠病毒並體內已產生抗體,當人體接觸新冠病毒後,需要7至10日才產生抗體;但一旦病人正值感染初期,體內未有抗體,屆時若只進行抗體測試並無法檢測出來。因此這方法絕不適合用作篩查或及早找出確診人士,較適用於追溯病歷及流行病學研究。」
提提你:市民要因應個人的情况、目的等不同因素,選擇適合的檢測方法,選擇前應向相關的醫生查詢,再作決定。
謬誤二:無論是深喉唾液或鼻咽喉取樣本,隨便「吐痰」或在鼻孔「撩撩」便可以了。
相信近月有不少人都知道有「假陰性」的存在。很多病人都會疑問,既然核糖核酸測試的靈敏度高,少至10粒病毒都可檢測得到,為何還會有誤差?取樣要如此嚴謹呢?
馬醫生解釋,關鍵是在於取樣是否正確,而以下兩大因素最為重要:
第一:採樣本時間。「如在潛伏期或空窗期採樣,即使中招也未能檢驗得到,因此可能出現假陰性,病人這段時間有機會傳播病毒。」
第二:樣本質素。「如採用鼻咽拭子取樣,病人可能因感到不適而縮開,已會影響取得最佳樣本的機會。另外,如採用深喉唾液樣本,唾液是否來自深喉呢?或因病人飲水、吃東西後令樣本稀釋了?這一切都會影響準確性,令結果有機會呈假陰性。」若時間上不許可採集晨早深喉唾液樣本,也應禁吃一段時間才採集,以防樣本被稀釋。
提提你:若屬於確診者的緊密接觸者,即使檢測結果為陰性,因採樣本時間有機會在潛伏期或空窗期內,所以市民仍須繼續保持警惕,盡量減低傳播病毒的風險。
謬誤三:香港甚少提供鼻咽及喉嚨拭子測試,相信深喉唾液樣本測試已是全世界最普及的取樣方法。
馬醫生指出,早年本港已採用深喉唾液樣本進行流感檢測,及後更套用在測試新冠病毒上,因效果不錯而沿用至今。然而,深喉唾液樣本的靈敏度只是鼻咽拭子的九成,而化驗的前期工序也較鼻咽及喉嚨拭子多,整個檢測時間較長。「如日後進行混合樣本檢測,深喉唾液的方便程度會不及拭子樣本。」
不過由於鼻咽及喉嚨拭子在取樣過程中,病毒傳染性高,醫護人員需穿着全套防護裝備,及選擇合適的場地環境才能進行。另外,短暫儲存拭子的水劑等檢測材料,也需確保貨源充足,才可以應付大規模檢測。
提提你:現時全球多國(包括內地)均採用拭子取樣,即用拭子棒直接採集鼻咽或喉嚨分泌物後放入水劑作核酸檢測。香港目前較倡議使用深喉唾液取樣,因市民可自行採集,減低醫護人員受感染的風險,也可節省人力資源。
謬誤四:我沒有任何病徵,也從沒接觸確診者,沒有病毒檢測的必要了。
馬醫生強調,現時本港已出現社區爆發,每個人都有受感染的風險。因此即使沒有任何上呼吸道感染徵狀,若政府推出全民檢測,也鼓勵市民進行檢驗,以減少隱形患者的傳播機會。
其次,確診個案中愈來愈多毫無病徵的患者。「早於三月時,很多海外留學生都說自己沒有病徵,但最終確診,所以有否病徵並不是決定檢測的最重要考慮因素,反而要了解患者的接觸史及中招風險。」
馬醫生舉例指:「坐巴士時有乘客不停在旁咳嗽,雖然未知對方是否確診者,回家後自己也沒有出現病徵,是否代表不需要檢測呢?我們需要考慮的原則是:第一,你是否跟他面對面坐?第二,雙方接觸時間是否長達15分鐘?若以上的答案均屬否,加上你有正確地佩戴口罩,那麼並不算緊密接觸。」
提提你:馬醫生建議,若日後推行全民檢測,遇到以上情况又感到擔心的話,不妨進行病毒測試,以確認自己有否受感染。
睇片:拆解病毒檢測方法 醫生逐一話你知
專題系列文章
- 【驗眼】AI眼檢10分鐘篩檢青光眼、糖尿上眼風險者?瞳孔小、患柏金遜者不宜
- 痛風5個謬誤 消炎止痛後不戒口或擅停藥 尿酸結晶反覆發作傷心腎
- 小心暫時性黑矇或腦中風來襲!突然眼前一黑只是眼疾?瞬間恢復視力便不用求醫?
- 擔心突然昏迷、失智?教你「變老」前訂立持久授權書 找對受權人保障晚年
- 「忽然運動」5類容易肌肉受傷位 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5個考慮因素
- 易誘發皮膚癬病或反覆發作:汗多皮脂旺盛、脾胃濕熱、氣虛正氣不足人士
- 何謂酒精上癮?酗酒與情緒病有關?心病未解慎防破戒復飲
- 乾眼症兩類成因11個症狀:眼乾澀、痕癢、流眼水 處理不當可損視力
- 魚油富omega-3護心腦vs魚肝油強骨骼 研究:沒心臟病者攝取魚油補充劑增中風風險?
- 【便秘怎麼辦】腸胃積熱大便乾硬 肝氣鬱結僅便意放屁 過食生冷氣虛排便乏力 如何暢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