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突變暴躁抑鬱 鬧分手? 伴侶放負 聆聽陪伴拆彈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2020」委託中大做抽樣電話訪問,結果發現近六成受訪者精神健康不及格。

社會運動,加上疫情一波接一波,或多或少對精神健康構成負面影響。如果身邊伴侶是一個負能量炸彈,天天放負,作為最親密的另一半,都會感到無力。面對負能量爆棚的伴侶,如何一起走出低潮?

突變暴躁抑鬱 鬧分手? 伴侶放負 聆聽陪伴拆彈
麥永接(資料圖片)

當一個人患有情緒病,身邊人首當其衝。
「今個星期我不想去街……」女友說。
男友忐忑猜想:「女友不想拍拖了嗎?是不是不再愛我?」

伴侶突然變得脾氣暴躁鬱鬱不歡,拒絕見面溝通,未必是分手徵兆。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表示,抑鬱症焦慮症或其他精神科疾病患者,有時會失去溝通的動力和興趣,令人誤以為雙方關係出問題。但先要了解原因,或可能是情緒問題。另一半應給予空間和耐性,接受伴侶有精神壞的日子,不是完美的時間,要有同理心聆聽對方感受。

突變暴躁抑鬱 鬧分手? 伴侶放負 聆聽陪伴拆彈
麥棨諾(資料圖片)

 

探討不開心原因

假如懷疑伴侶受情緒困擾,身邊人或許難以開口着他尋求協助。精神科專科醫生、性治療師麥棨諾以抑鬱症患者為例,患者背後都有不同故事,另一半不是去處理他的徵狀,而是要明白他為何不開心。溝通時切忌讓他感覺到「我幫你解決問題」、「你成日脾氣好差、情緒不好,去看醫生啦!」這樣患者通常不會去求醫。當出現情緒病,患者最常見的徵狀是失眠,另一半可以試着說:「你身體不適又失眠,我陪你看醫生,去處理一下睡眠問題。」對於患者而言,睡眠問題比較迫切,由此角度出發,勸他看醫生成功率和接受程度都會較高。

 

陪見醫生 助全面評估

當然,最好與伴侶一同見醫生,因為醫生除了要知道患者的主觀申訴之外,身邊人客觀的描述,有利全面評估。再者,陪同患者看醫生,也是情感上支持,令伴侶感到彼此同行。加上身邊人經常感困擾,不知道患者何時病發,如一起看醫生,醫生解釋病情,例如什麼情况下會出現某些問題,另一半也能掌握一些技巧去應對。

麥棨諾強調陪伴同行的重要,另一半宜在態度和情感上做支援。無論伴侶有多負面,另一半的態度就是「聆聽、接納、明白,與他同行」。一個人不開心時,想另一半了解、明白自己為何不開心,而不是尋求解決困擾的方法;另一半只需要聆聽、陪伴,但這點往往被忽略。尤其當伴侶哭泣時,切忌說:「唔好喊,你再喊我好煩!」這樣會令人感覺「哭是不應該」,患者會覺得自己全盤被否定。

 

感到煩厭 需檢討關係

另一方面,身為另一半的你,若真心有一刻念頭:「你唔好喊啦!我好煩……」就要檢視雙方關係是否出現問題,反省是否對伴侶感到煩厭,若感情生變,「這不是錯,一段關係要識得開始,也要識得放低」,麥棨諾說。

情緒病患者或會害怕另一半不接納自己,不願坦白病情,「如果另一半愛你,不會介意你有什麼病。情緒病跟其他病一樣,都是身體的疾病。患者有責任通知另一半」。而另一半亦要知道,若伴侶經常情緒低落,應思考背後原因,共同面對困難,助對方走出傷痛,負能量便會愈來愈少,「你愛這個人,就要愛他的全部。你選擇與對方一起,就要接受他的背景和情緒反應,陪伴他一同面對負面情緒」。

 

精神病警號

突變暴躁抑鬱 鬧分手? 伴侶放負 聆聽陪伴拆彈
(設計圖片,RyanKing999@iStockphoto)

生活上難免遇上不如意的事情,偶然有不開心、負面情緒,實屬正常。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表示,若情緒持續兩星期或以上,影響以下幾方面,可能是精神疾病的警號。

  • 脾氣
    例如:突然情緒高漲、暴躁、緊張
  • 生理徵狀
    例如:胃口大減/大增、失眠、頭痛
  • 思想/性格改變
    例如:思路超乎現實
  • 日常生活、社交、學業、工作
    例如:突然變得冷漠,不想與人接觸

 

Dos & Don’ts:切忌「攬晒上身」

當伴侶受情緒困擾,另一伴可能會手足無措。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認為,身邊人要了解相關資訊,但網上資訊質素參差,宜參考信譽良好網站,或找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社工幫忙。切忌「一個人攬晒上身」,精神科疾病需要心理或藥物治療,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此外,伴侶應調節自己的角色,避免化身成治療師,甚至強迫對方配合,應協助病人尋找適當支援。

作為照顧者,麥永接提醒,不忘要照顧自己身體和精神健康,有足夠睡眠和運動,以及屬於自己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總結了一些Dos & Don’ts(見圖):

突變暴躁抑鬱 鬧分手? 伴侶放負 聆聽陪伴拆彈
(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與疾病無關,narith_2527@iStockphoto)

知多啲:了解成長背景 掌握情緒變化

伴侶性格負面、經常不開心,常常感情用事,或是受成長家庭背景影響。精神科專科醫生、性治療師麥棨諾提到,一名中年女士經常十分焦慮、驚恐、手心冒汗、心跳加快,而且發作頻密。她丈夫沒嘗試了解太太因何事不適,只着她看醫生,後來甚至抱嫌棄態度:「怎麼你經常都不舒服,這裏不妥那裏又不妥,你看醫生啦!」其實太太患有情緒病,由於童年父母離異、與兄弟姊妹不和,失去安全感;而丈夫經常因工作不在家,她擔心自己的婚姻會與父母一樣,因丈夫太忙沒時間相處而分開,種種不安情緒日積月累。直到二人見醫生時,與她結婚廿載的丈夫才發現太太有這樣的童年。這名太太因童年經歷,難對人建立信心,並且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脆弱,甚至結婚的時候,也可能抱有這種懷疑的態度,所以經常擔心夫妻關係脆弱。太太需要做心理治療,二人亦要接受夫婦治療,增加彼此認識,丈夫才能夠掌握太太的情緒變化。

 

婚前輔導 心靈交流

開展一段關係,需要了解雙方家庭背景、成長環境,「溝通不止是片面交談,飲茶食飯之類,心靈上交流是重要的」。麥棨諾提醒,別胡亂開始一段關係,應先了解和接受對方背景,之後相處才會容易一點。

「我與你走下去,你的過往即是我的過往,我有責任去了解。」此外,也不要忽略婚前輔導,結婚前先了解大家,及早知道預期有什麼情况出現。「因了解而分開,總好過一段好torturing(折磨)的婚姻。最後即使結不成婚,但對方可能覺得你是最了解他的好朋友。」
文:李祖怡
編輯:蔡曉彤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